河南辉县百泉园林营建史初探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9431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泉园林位于辉县城西北2.5公里的苏门山南麓,北部三面环山,呈北山南湖态势,彼此依托、掩映成趣。南太行山支脉东南延伸,受挤压断裂后在苏门山区域形成上百道喷涌而出的泉水,形成“百泉”,汇聚成湖,蔚然壮观。泉水东流注入小丹河,形成卫河的源头。由此形成了北方罕见的三面环山、中间泉水、风景幽雅、气候温和的自然环境,具备天然山水园林的格局,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位置,百泉作为一处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的集合众多人文景观的古代城郊公共园林,从商代延续使用至今。三千多年间,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文化活动和营造活动,这些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与苏门山、百泉湖一起,共同构成了百泉园林的核心历史文化资源与内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百泉园林的构成要素、主导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空间属性均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变迁,由此形成了河南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构成要素最丰富、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城郊公共园林建筑群。论文在百泉园林相关研究已有成果基础上,以百泉园林的构成要素、主导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空间属性为研究对象,以地方志记载的相关历史文献、碑刻、艺文、游记、历史地图等一手资料为研究材料。运用历史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归纳演绎、历史比较、历史空间还原、多学科交叉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百泉园林与人文活动的关系、百泉园林作为城郊公共园林与辉县城的关系,归纳总结百泉园林的构成要素、主导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空间属性的变迁规律。论文主要研究章节为:第三章,通过研究百泉园林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建筑构成、其他要素,分析总结百泉园林的历史内涵与文化特色;第四章,根据园林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影响下的园林构成要素、主导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空间属性的变迁,将百泉园林历史发展与演变划分为等五个阶段,总结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空间特征与内涵特色;第五章,分析总结1949年以后的百泉园林的发展与利用、保护与修缮等。百泉园林营造的历史过程,体现了自然山水与人工园林的完美结合,作为古代中原地区城郊公共园林的典型代表,为研究中原地区古典园林,特别是古代城郊公共园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实物例证。研究百泉园林构成要素、主导功能、空间格局的变迁,水利利用与“城-园”互动关系,对于历史园林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历史依据,对相同类型的古代城郊公共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超构材料是一类人工设计的周期性复合材料。通过对其单元结构的巧妙设计可以获得超常物理性质,进而实现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调控,可用于等离激元诱导透明、多波段吸波体、光子晶体和辐射致冷等功能器件。常见的超构材料的单元结构大多是由金属、电介质、或金属和电介质组合而成。然而,基于此类材料的结构一旦固定,就很难对其性能进行灵活调控。采用具有温度、磁场和电场等响应特性的材料可使超构材料具有动态响应特性,其中具有温
出于供给侧改革和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提出了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0%的目标。然而,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再加上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本文以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设计、生产、建设阶段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遵循一
表面等离激元(SPs)是存在于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气团,当入射光照射在金属等离子体表面时,自由电子气团与入射光相互作用,产生一种特殊的电磁振荡模式,我们叫做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由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具有突破衍射极限和强的局域场增强等一系列独特的光学特性,使得金属微纳结构的光学元件更加微型化和集成化。而这些微纳结构也广泛的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学传感器,激光器,医学成像等领域。本论文主要对基
叶色突变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多种植物中均有发现,如拟南芥、水稻、玉米、棉花等。而叶色突变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黄化、白化、花斑、条纹等。叶色突变体作为研究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的理想材料,被大家广泛研究。本研究选用在棉花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温敏黄化(thermal sensitive virescent;tsv)突变体为材料,经分离纯化后分别对其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合
双相钢作为一种典型的先进高强钢满足了国家政策要求和客户需求,为生产更加安全、舒适、经济和环保的汽车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材料选择方案。但是目前高强钢在汽车行业中用电阻点焊焊接仍存在焊接窗口窄,接头质量低等问题。特别是对于镀锌双相钢的焊接,锌层的存在会影响熔核的形成和长大,影响焊接质量,目前对镀锌钢焊接过程中锌层的流动情况以及焊接后锌元素的存在位置及方式缺少相关的参考文献。因此研究双相钢及镀锌双相钢电阻点
随着国家政策对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已经被提上节能工作日程。公共建筑为我国建筑中能耗占比最大的一类建筑,90年代之前建造的公共建筑由于缺乏国家标准的规范,存在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能耗高等问题,对其开展超低能耗改造工作研究,将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建筑节能角度出发,研究总结国内外建筑节能工作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总结分析了河南寒冷地区不同时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是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花生壳是花生生长发育、储存过程中的保护屏障,对病虫害的侵染具有防御作用。另外,花生壳的相关特性对花生的脱壳加工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挖掘花生壳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解析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可为改良果壳性状,选育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果壳中机械组织丰富的中花4号、福花6号和机械组织不丰富的白沙1016、早小齐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不同发育
学位
本研究利用融合降水资料和河南省111个气象站的逐日和逐小时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和洛河上游降水变化规律。基于Flood Area二维水动力模型,以河南省典型小流域洛河上游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化的暴雨日变化规律,对暴雨山洪灾害风险进行模拟,并结合承灾体信息实现对暴雨山洪灾害的情景评估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河南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呈现出中北部低(34°N以北)、西南和南部高(34°N以南)
极端降水事件具有严重的致灾性,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交通大省,需要开展极端降水的精细预报技术研究,为此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防灾减灾意义。本文以极端小时降水为主题,研究了河南省2010-2018年暖季极端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天气背景特征。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河南省2010-2018年5-9月371个气象站(含122个国家站及249个区域骨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