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以市民题材为创作基点的小说家,他们从中国现实状况出发,通过描写琐碎的事件来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生存状态,还原生活的真实,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池莉与何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池莉与何顿的市民小说为例,着重探讨二者之间在题材主题、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创作迷误。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简述了市民小说的生成背景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并由此引出小说创作的成功典范池莉与何顿。在简述其创作成果,综合分析其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池莉、何顿市民小说系统性比较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第一章系统阐释了题材及主题的异同。池莉与何顿都专注于都市底层市民的生存本相,坚持平民化的创作立场。而其作品中的主题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讲,池莉侧重于烦恼的叙说,何顿则偏向于欲望的展示。第二章着重探讨了人物形象的多层观照。形形色色的底层市民在小说中纷纷亮相,他们被诸多的烦恼所困扰,却又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而在诸多的人物当中,池莉更擅长于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何顿则在对个体户的刻画上得心应手。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小说形式的艺术探求。论述主要从平民书写的美学追求及“仿真化”与“狂欢化”的各领风骚两方面展开。结合相关理论和作品,从艺术手法上将池莉与何顿的市民小说创作与其他的作家进行比较,从而展现其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和世俗化的叙述语言的创作特点,进而凸现池莉的“仿真化”与何顿的“狂欢化”叙事风格。第四章重点论述了小说创作异同的成因及迷误。从二者创作异同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社会背景、创作道路、文化素养以及性别差异等方面的因素;而其创作迷误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细节的繁琐化,语言的粗俗化以及精神深度不够。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池莉、何顿市民小说系统性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