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由于患儿的依从性差、家长未给予重视等问题往往不能坚持治疗,本课题旨在探讨西药联合自拟中药方剂三益防喘汤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肾虚证的疗效,以探索出一条依从性强,较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更好的新途径。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及入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儿进行研究,填写调查表。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应用哮喘缓解期控制药物(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拮抗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基础上,服用玉屏风颗粒;试验组在应用哮喘缓解期控制药物(同试验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三益防喘汤(方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麦冬、陈皮、蛤蚧、五味子、菟丝子)。疗程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以下指标:1.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平均每次哮喘发作持续时间,并与两组治疗前3个月的相应指标做比较。2.两组治疗3个月后总疗效。3.两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4.随访3个月期间哮喘发作次数:次/3个月。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61例。其中男31例,女30例,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80.0%,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哮喘发作次数:试验组(2.90±0.75次/3个月)与对照组(2.870±0.681次/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0.87±0.85次/3个月)哮喘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43±1.20次/3个月),试验组在改善哮喘发作次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平均每次哮喘发作持续时间试验组(3.90±0.746天)与对照组(3.73±0.785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在试验组(2.39±1.706天)与对照组(2.50±1.656天)组内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前呼吸道感染次数试验组(3.45±0.961次/3个月)与对照组(3.37±0.718次/3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1.26±0.514次/3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217次/3个月),试验组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试验组咳嗽(2.74±1.34)、自汗(2.61±1.20)、食量(2.29±1.22)、大便(2.03±1.25)与治疗组咳嗽(2.73±1.14)、自汗(2.67±1.06)、食量(2.27±1.11)、大便(2.07±1.26)中医证侯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咳嗽(0.55±0.81)、自汗(0.65±0.80)、食量(0.48±0.51)、大便(0.52±0.51)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咳嗽(1.07±0.98)、自汗(1.13±0.94)、食量(1.33±1.10)、大便(1.07±1.08),在改善中医证侯积分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6)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次数,试验组(0.90±0.80次/3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1.46±1.07次/3个月),试验组在长期改善哮喘发作次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三益防喘汤方可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能显著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对患儿临床证候方面(自汗,咳嗽,食少纳呆,便溏等)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对哮喘患儿的长期治疗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