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缩痛(Uterine contractile pain)是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不仅给产妇带来强烈不适,而且还会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风险。因此临床防治产妇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十分必要,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和药物预防和治疗宫缩痛。最近有研究表明主要激动k-阿片受体的布托啡诺有缓解内脏痛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布托啡诺对剖宫产胎儿剖出断脐后宫缩痛的影响,旨在寻找更有效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模式,提高产妇剖宫产术后满意度。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90例健康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行硬膜外麻醉,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8左右,胎儿剖出断脐后,A组从静脉和硬膜外腔分别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ml,B组从静脉缓慢注入稀释成5ml布托啡诺1mg和硬膜外腔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ml,C组从静脉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ml和硬膜外腔缓慢注入稀释成5ml布托啡诺1mg,各组在手术结束后均使用PCIA镇痛(舒芬太尼100ug+布托啡诺8mg+托烷司琼13.44mg+0.9%NS=200ml)。观察三组产妇给药后10、20、30min,1、2、4、6、8、12、24、36、48h的宫缩痛(间断性的腹内绞痛)和切口痛(持续性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生命体征、麻醉平面、不良反应、术中牵拉痛评估(采用prentom法评分)、48h内PCA按压次数、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后6、12、24、48h子宫复旧情况等。结果:(1)一般情况:各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C组各时间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24h术后出血量、麻醉平面和子宫复旧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缩痛VAS评分比较:B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2、4h对宫缩痛VAS评分比A组低(P<0.05);B组在给药后6、8、12h对宫缩痛VAS评分比A组高(P<0.05);C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2、4、6h对宫缩痛VAS评分比A组低(P<0.05);C组在给药12h对宫缩痛VAS评分比A组高(P<0.05);C组给药后10、20、30min,1、2、4、6、8h宫缩痛VAS评分比B组低(P<0.05)。(3)切口痛VAS评分比较:3组均能有效减轻切口痛,但3组之间切口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中牵拉反应情况:A组在给药后10、20、30min的牵拉反应比B组明显(P<0.05);A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h的牵拉反应比C组明显(P<0.05);B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h的牵拉反应比C组明显(P<0.05)。(5)镇静情况:B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2h的镇静效果比A组好(P<0.05);C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2、4、6h的镇静效果比A组好(P<0.05);C组在给药后4、6、8h的镇静效果比B组好(P<0.05)。(6)舒适度情况:B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2、4h的舒适度比A组好(P<0.05);C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2、4、6、8、12h的舒适度比A组好(P<0.05);C组在给药后10、20、30min,1、2、4、6、8、12、24、36h的舒适度比B组好(P<0.05)。(7)48h内静脉PCA按压次数情况:A组PCA按压次数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A和B组(P<0.05)。(8)不良反应:A组有1例恶心呕吐,B组有2例嗜睡,有1例恶心呕吐。3组均无低血压、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痛、尿储留、头痛、神经损伤、寒战等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布托啡诺经静脉或者硬膜外给药联合静脉PCA能有效减轻产妇的宫缩痛及术中牵拉反应,提高产妇围术期舒适度。(2)布托啡诺经硬膜外给药对减轻宫缩痛及牵拉反应、提高围术期舒适度方面优于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