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虛五代诗格这个研究课题包栝两重限定:诗格这特殊诗论形式和晚唐五代这一特殊时期。两个特殊,前者在于它的性质与形式跟传统文学批评著述的差异,后者在丁晚唐五代的末卅4乱世对这-诗论形义的大规模酿造。这篇论文也正是在这两层意义上进行铺展耕耘的。囚此这不是完全基于文本的纯粹理论性探〖寸,又因为文本的搜集整lff与介绍已经通过前辈学者的努力达成完整,从原始资料里进行爬梳的工作也不屈于本文的着力范围。这甩试图做到的足以现成著作文本为埜础对围绕晚唐五代诗格问题进行趋向全面的解答,由形式到内容、由格式向性质、由前因到影响、由创作向理论,达到对晚唐五代诗格的通观。以此确立的四草内容,便含有历时性的前H后果建构,亦包括共时性的作者Q背景等的探索,章节排序也是考査了这两层的包含与递进关系。绪论部分从晚唐五代诗格研究的理论背景、研究现状和本文写作的目的展开论述。所谓理论货景,是把晚唐五代诗格放置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说明它的产牛背景和作为文论形式之一种的特殊性,以此|能引入正文对晚唐五代诗格的四章r篇幅的探讨。第”一章:唐代“诗格的性质和著述情况。首先明确诗格作为诤之法式、标准的叙述,它以诗艺押论称之更为准确,讲论诗歌创作的艺术技法是它区别于其‘他诗论的最显著特征。也因此决定了诗格承载的指导性、教学性的文学功用,这早引入了同吋期的蒙求4类书进行比较,得出它们之阆的相似之处或许存在相互借鉴的对能,共同为教育和文学创作服务,这是之前研究所忽略的问题。为了晚唐五代诗格的屮心论述,需要先明确初盛屮唐诗格的创作情况,以显不发展轨迹和借鉴痕迹。而对于晚进五代時格著作因为传世i己载存在错漏和相左之处,亦冇作品冇H无篇,有必要进行梳理辨疋,确定研究的篇目lfl作者。而在这个考略当中对于历来形成的徐寅抄袭齐己诗格的汄定进行驳斥和论E明徐寅绝无抄袭齐己的嫌疑,相似的内容屌后人滥入。第二章:晚唐五代诗格的兴盛原因探析。诗格著作大量地诞生r晚唐ii代时期受乱丨it科平、佛教-、文学等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乩世背景下文人命运悲剧导致的心态转变,政治抱负的无法施展使得他们转向诗歌创作和诗艺锤炼的孤吟独唱;科举因素在于诗赋取士制度的实施,应试诗为讲究声病格律的五言律,这促使了专门讨论诗法的著作的诞生;佛教的影响首先是晚唐五代佛教的鼎盛和诗僧隐士的大量存在,再是修禅与学诗的相似性以及诗格中佛教术语的大量使用;文学因素则更为显著,律诗在经历盛中唐的发展已成为成熟的诗体,有了-套完备的形式要求,这使得诗格创作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另外就是晚唐苦吟之风的流行,专注于字斟句酌的创作风气。第三章:晚唐五代诗格的理论建构和理论内涵。晚唐ii代诗格的十三部著作包含了哪些诗学理论是本文重点探索的问题。这一萆以古代文论传统的言、象、意二个文本层面为框架进行论述,即语言组织、形象系统和意蕴内涵。也对应了诗格著作本身所提到的声律、物象、意格的“三本”(《金针诗格》)。大框架之下有对字法、句法、篇法的探究,有对物象比附的探索,还有对以传统六义六诗论要求诗歌必须随入讽兴的现实内涵的探讨。晚唐五代诗格涵盖的容十分丰富,也有其在一个特定时代里的时代印I己,体现出其系统性、完备性和重大价值。最后一节论述晚唐五代诗格对于初盛中唐诗格的继承和发展,与后一章共同展现唐代诗格的发展脉络’并显示晚唐fl代诗格承前启后的地位?第四章:晚唐fl代诗格的影响。影响论也是针对晚唐五代的理论内涵,分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和对于诗歌理论的影响,主要涉及朱元两朝。创作影响在现有资料显示之下不甚显著和确定,而诗论确实在宋元涉及诗法的论著中有着大量命题的承袭,包括律诗四联和血脉说、炼字锻句、言意关系、诗禅等。更有直接根据晚唐五代诗格写作的宋人诗法和元代以追随鹿朝为旨归的大量诗法著作的问世。此外,五代时期的R本学者所著诗法著作也堪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