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和苯酚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成分,全世界范围内其产量巨大,所以排放量也相当惊人.这种废水的大量存在日益对生态系统,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构成威胁,所以它们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希望能够找到处理这些废水的有效方法以提高环境质量.该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来验证臭氧氧化技术对这些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染料废水是一种高色度不易降解的有机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不但影响自然景观,而且将和其他污染物一起破坏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生态系统.随着纺织工艺的飞速发展,染料产生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由于较高的色度,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含氮的键,普通的废水处理方法——如物化和生物处理,并不能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于是吸引人们更多的目光,花更多的精力来寻找更为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在自然界中,腐烂的有机物如腐烂的蔬菜中以及煤炭中可发现苯酚.1834年第一次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一直苯酚的主要来源.苯酚是中常见的污染物,许多工业过程中都会产生苯酚废水,所以在考虑环境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如何去除苯酚.由于其毒性和较高的需氧量(平均每克苯酚需要消耗2.4克氧气)以及难以生物降解,苯酚被认为是要优先考虑的污染物之一.臭氧是中强氧化剂,其分子有三个氧原子组成,在氧化处理饮用水和废水的时候,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臭氧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的处理单元相结合,如在该研究中与生物处理结合.臭氧氧化存在成本过高的缺点,单独使用臭氧完全处理废水就显得不现实,所以经常和其他的方法结合起来,但如何组合却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研究中臭氧与生物处理相结合就存在先后秩序的问题:臭氧氧化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可以增加有机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若臭氧作为生物降解后的深度处理工艺,则可以保证去除废水的色度.前者,只要投加少量的臭氧就可以破坏大分子,从而增加了废水的生物降解性,后续的生物处理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去除效果;而后者,色度的去除非常成功.该文研究了单独臭氧和臭氧与其他方法结合的技术来处理染料和含苯酚的废水,考察了臭氧前置和后置工艺处理染料和苯酚废水的各种因素影响:如污染物的初始浓度,温度,臭氧流量,溶液的pH值等.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染料废水时,臭氧前置工艺并没有明显提高废水的BOD/COD比值,臭氧后置工艺则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当回流已处理过的废水后,却得到一个较高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此外,还考察了UV与臭氧的联合工艺可以有效降解染料废水.处理苯酚废水中,臭氧前置工艺取得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臭氧后置以及单独臭氧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