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的音乐剧改编——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36156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剧艺术历经百年、长盛不衰,已经成长为风靡世界各地的文化娱乐产业。欧美音乐剧创作中的“名著改编热”持续升温,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创作方式之一,所谓“当代四大名剧”(《猫》、《悲惨世界》、《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无一例外都是改编作品。名著的改编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来源多样化:戏剧、诗歌等等,不过,改编通常指向经典小说。 随着欧美经典音乐剧的登陆,“国产”音乐剧的创演实践日益活跃,其中,“小说改编”同样成为剧本创作的重要方向。然而,与“小说的音乐剧改编”相关的课题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本文从剖析小说和音乐剧的艺术特性入手,着重于论述音乐剧改编的基本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改编的对象及方法。文章的体例参照“小说的影视改编”。 之所以选择《巴黎圣母院》作为“麻雀”,不仅因为它的丰富、华美,因为它的改编之成功有口皆碑,而且因为它更像一部“纯正”的音乐剧、而非歌剧/话剧/舞剧,也就是说:该剧充分显现了音乐剧的综合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绘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证明在于不同时期面貌各异绘画作品的存在,这些作品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人类艺术观念变化的历程。显而易见,由不同物质材料组成的绘画作品正是因
在日本战后电影史第四阶段(1989-)最重要的新导演中,岩井俊二以拍摄唯美风格的青春片著称,在亚洲地区拥有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成功。我将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导演及其影片含
中国花鸟画的诗情画意的研究在于通过对自然花鸟的研究更深层次的理解花鸟画的本质和灵魂。花鸟画是以一种“拟人”的手法来借物抒情,通过摄情生情、物我交融、以诗入画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