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量银行的倒闭将稳定性研究再次带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和以及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为不同的国家政策改革指明了道路。尽管中国尚未经历大规模破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商业银行比外国商业银行更稳定。因此,本文建立了危机概率模型对单个银行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度,这对巩固和提升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具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量银行的倒闭将稳定性研究再次带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和以及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为不同的国家政策改革指明了道路。尽管中国尚未经历大规模破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商业银行比外国商业银行更稳定。因此,本文建立了危机概率模型对单个银行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度,这对巩固和提升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具有重要金融理论和社会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银行稳定性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尝试定义银行稳定性,然后对传统衡量银行稳定的度量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构建了一种新的衡量银行稳定性的模型——银行危机概率模型。本文选取了2008-2017年40家商业银行的非均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用危机概率模型中的危机指数(PD-score)衡量银行稳定性,对CAMEL体系的特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之后,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证的方式考察危机概率模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测度的作用机理和有效性.最后对我国银行机构稳定性进行样本分类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PD指数是有效度量单个银行稳定性的指数,PD指数越小,银行的发生危机的概率越小,银行越稳定。在2008-2017年之间,我国商业银行呈现整体稳定的趋势,国有银行稳定性强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城市商业银行比股份制银行更加稳定。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大量的人口为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变命运涌入到城市,大规模持续性的人口流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地区GDP的增长,同时引发了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我国原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在城乡二元基础之上,多以户籍人口为供给对象,不属于当地户籍的流动人口常常被排斥在外,这就造成了“半城市化”的情况。新世纪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做出了
研究社会保障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在保证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上肩负重要责任。社会保障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的社会保障需要,反映着社会保障服务质量,是衡量公共服务绩效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17地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电话调查(2017)数据,对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总体满意度不
政策创新扩散研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当代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既有研究文献发现,政策创新通常以水平或垂直的机制进行扩散。然而,大部分理论成果诞生自美国和欧洲国家等实行选举民主的发达经济体,具有原创性的本土理论框架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本研究的立论基础是,政策创新扩散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地方政府享有中央政府赋予的采纳公共政策的自主权。即使在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只要地方政府对地方事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水平扩散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兼具公益与经济双重功能的新型组织形态,强调运用市场机制和商业化运营手段实现社会目的,是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具有很强的公益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对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模式和传统商业企业营利机制的否定与超越,在跨部门合作中逐步成为衔联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的创新中介介质和有效力量。 我国社会企业实践方兴未艾,成熟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对社会企业法律实体的界定与规
“放管服”改革作为一场政府职能从理念到体制深刻转变的自我革命,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政策工具的科学设计和正确选择是公共政策顺利执行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因素。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放管服”改革全面展开,其背后运行的逻辑就是多元化的政策工具的应用组合。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改革措施背后到底运用了哪些政策工具?这些政策工具在“放管服”改革中起到了怎
老龄化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何对标不同利益群体的养老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是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在社区功能不断扩大与更新的大背景下,嵌入式养老模式逐渐成为处于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之间的“第三条路径”。社区“微”养老成为社区“大”治理的重要部分,养老不再是依靠家庭、社会养老机构的二元选择,养老机构嵌入社区成为社区更新的方向。然而,
研究背景 自2009年我国新医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以来,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便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为保证这一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强化措施建设,保证了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但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成为目前研究的短板。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对实践工作的考察分析认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等项目上
研究背景 家庭医生,又称为全科医生,其职责是为居民提供健全、有效、连续、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被视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2016年,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在我国全面正式全面启动。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起步阶段,该制度目前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上述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在签约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与签约服务目标不
教育是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工程,对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具有重要影响。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义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通过义务教育服务有助于培育优秀人才,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为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因此做好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基于此背景,本文以东莞市义务教育公办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遵循“现实分析、阐述问题、分析问题、借鉴经验、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活动愈加频繁,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频率和危害程度日增。电力作为日常中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突发的大范围电力危机事件也被纳入了公共危机的范畴。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能否迅速且有效地应对频发的公共危机,是衡量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做到迅速而有效应对公共危机,各方做好协作配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 本文以公共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