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锚式悬索桥是将主缆直接锚固在梁两端,通过使主梁受压来抵抗主缆产生的水平分力,这样相对于地锚式悬索桥节省了巨大的锚碇,降低了桥梁的造价。张家口建设桥是一座双塔三跨自锚式悬索桥,索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梁为分离式钢箱梁,采用钢结构为主梁减轻了主梁的自重从而使主缆的截面也减小。本文结合张家口建设桥的施工控制,研究了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并介绍了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从最初的弹性理论、挠度理论到现在的有限位移理论。自锚式悬索桥的成桥线形既非抛物线也不是悬链线而是分段悬链线,故主缆视为分段悬链线比抛物线更为精确。采用基于分段悬链线理论的解析法模型计算了成桥线形,推并算了主缆的各段的无应力长度、吊索长度、空缆状态线形及索鞍偏移量,确定了索夹的安装位置和方法,同时考虑了温度和无应力长度误差对主缆索股假设的影响,为主缆架设提供了理论保证。(2)施工控制方案的选择是通过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终确定的,好的施工控制方案不仅能保证结构在整个体系转换过程中受力安全,而且能缩短工期,减少工序。自锚式悬索桥的施工控制要考虑主塔和主梁的受力安全,并保证在整个张拉过程中主缆与索鞍之间不发生相对滑移,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张拉论数和索鞍顶推次数,考虑到施工单位的方便还要尽量减少张拉接长杆的根数和长度。施工控制方案还需要有良好的实施性,对可能出现的误差要有预先的准备。(3)介绍了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并建立了基于了无应力状态控制法的闭合模型。该模型从空缆状态出发,通过调整吊杆的无应力长度来模拟吊杆张拉,吊杆无应力长度的改变与实际张拉过程中吊杆的锚杯拔出量相对应,便于工人操作。以张家口建设桥施工控制为背景提出了两套张拉控制方案,并比较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最终根据张家口建设桥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方案二更优。从空缆状态到成桥状态,主缆索鞍处切点变化是理论计算的难点,通过建立索鞍单元和主缆与索鞍间的间隙元模拟了这一过程,最终得出了考虑切点变化的空缆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