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背景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估计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传统抗抑郁药物从开始治疗到症状缓解需要数周时间,而且缓解率低。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快速抗抑郁、神经保护及抗炎等作用。单次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特点是起效迅速,缓解率高,但维持时间较短。研究发现氯胺酮多次给药可以维持其抗抑郁作用。活体和细胞学实验证实氯胺酮处理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脂多糖感染所致的肺部炎症反应。精神类疾病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推测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炎症过程以及脑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有关中枢小胶质细胞及炎症因子是否介导多次氯胺酮给药的抗抑郁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拟通过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CUMS)抑郁症大鼠模型,探讨多次氯胺酮给药在缓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同时是否伴有小胶质细胞状态的改变以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变,为今后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制提供思路和指导抑郁症的治疗。方法1.采用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样大鼠模型。2.模型成功建立后通过腹腔多次注射氯胺酮,并再次进行相关的相为学测试。3.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抑郁样大鼠海马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情况。4.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抑郁样大鼠及多次氯胺酮给药的抑郁样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相关蛋白Iba1、CD11b表达情况。5.采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抑郁样大鼠及多次氯胺酮给药的郁样大鼠大鼠海马CA3区、DG区CD11b阳性细胞数。结果1.采用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建立的抑郁样大鼠模型,主要表现为大鼠糖水消耗百分比降低、强制游泳不动时间延长,而大鼠的活动度则不受影响。多次氯胺酮给药后,抑郁样大鼠糖水消耗百分比上升、强制游泳不动时间缩短,而大鼠的活动度不受影响。2.TNF-α、IL-1β、IL-6在抑郁样大鼠海马表达增加(p<0.05),多次氯胺酮给药后抑郁样大鼠海马TNF-α、IL-1β、IL-6表达降低(p<0.05)。3.Iba1、CD11b蛋白在建模成功后的抑郁样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增加(p<0.05),而多次氯胺酮给药后抑郁样大鼠海马Iba1、CD11b表达降低(p<0.05)。4.CD11b阳性细胞数在建模成功后的抑郁样大鼠海马CA3区、DG区表达增加(p<0.05),而多次氯胺酮给药后抑郁样大鼠海马CA3区、DG区CD11b阳性细胞数表达降低(p<0.05)。结论1.将实验大鼠暴露在慢性不可以预见轻度应激环境中可导致抑郁样行为,而多次氯胺酮给药可将抑郁样症状改善。2.抑郁样大鼠海马中炎症细胞因子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而多次氯胺酮给药降低了炎症细胞因子及与小胶质细胞激活相关蛋白的表达。3.抑郁样大鼠海马中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而多次氯胺酮给药后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