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介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jian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障儿童又称弱智儿童,是指智力发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而且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宗旨,培智学校就是要培养智障儿童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公民。要想使智障儿童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公民,首先需要被社会平等地接纳,而被社会平等接纳的首要问题就是:智障儿童需要通过学校的教育、训练由自然人逐步过渡成长为社会人。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智障儿童的社会化是其顺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智障儿童自身生存于社会的重要保证。由于智障儿童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群体,各种缺陷的存在,使他们的社会化过程面临着更大更多的困难。智障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其与环境双方相互顺应的结果。因此智障儿童的顺应能力决定了其社会化的真实水平与质量。本文以新的社会工作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新的顺应观“顺应是智障儿童与环境双方的改变、调适”为指导,制定了简易的智障儿童社会化能力评定量表,并指出顺应性教育对促进智障儿童社会化的多样化手段及特点,强调顺应性教育的双向性,教育对象不应忽略智障儿童所在环境的改变、建构而只集中在智障儿童本身。智障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应置于其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社会化教育环境,我们要让生活充实智障儿童的教育,用教育改善智障儿童的生活。随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所有培智学校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智障儿童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能,怎样适应社会。新课程方案的课程思想就是以生活为核心,突出特殊教育的特色,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把课堂内容与智障儿童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帮助智障儿童学会生存和发展。应看到智障儿童的一些不顺应行为,问题根源在环境。智障儿童顺应性教育应该放在智障儿童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作儿童与环境,环境与儿童适当的富有弹性的生态化教育。
其他文献
谚语翻译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哪一个更适合谚语的翻译。翻译中应该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尽管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
20世纪初,法国学者黑尔维希曾断言:“一个法律构成要件只产生一个请求权”。这一观点曾被西方学者奉为请求权行使的重要原则。诚然,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不法行为只能导致一种请求权
中国是一个具有多民族、多生态区域的国家。在不同的生态区域中呈现出不同民族风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等特点。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多民族互通往来、互相影响、互相
街道是我国最基本的政府派出机构,处在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前沿。我们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终都需要在街道贯彻下去,城市居民和各界的诉求也首先要在街道得到解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充分利用了和平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期,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样不能忽
夫妻分别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的一种,也是现代各国广泛适用的一种财产制形式。在分别财产制下,夫妻婚前及婚后财产仍归各自所有,独立享有使用、处分和收益权,当然也不排斥夫妻协议
进入21世纪,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角色逐渐淡化,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话语权的把握与观点的表达,因
当前,产业集群作为在特定地域上、特定产业领域内相对集中、互相联系的公司或机构群体,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种意义能否有效地发挥出来,主要取决于一个产业集群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0年1月至2012年3月本院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2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影
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是指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虚拟社区,这些虚拟的社区给社会公众提供了互相沟通的平台。网络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自由发表言论,持“少数派”意见的网民不会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