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MB-T)的制定,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在全国开播应用,这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覆盖质量的监测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对于确定信号覆盖盲点,进行补充发射和优化网络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及其信号覆盖监测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本论文中路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由主观测试模块和客观测试模块组成,功能分别是图像伴音监视与场强测量。主观测试模块通过现场固定或移动接收信号、截取码流并实时播放以监测视频接收质量,主观感受作为评估信号接收质量的标准。客观测试模块通过现场测量信号覆盖场强,结合GPS定位信息绘制场强–时间图,分析电平变化范围、衰落率等特点以对网络进行补充覆盖或调整网络参数。本论文已经完成了主观测试模块的系统设计和天津和北京部分地区的实地测试,对测试结果做了总结,客观测试模块的系统设计按照预定方案已完成硬件设计和PC端软件平台的搭建。本论文的系统设计方案对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中,主观测试模块的实地测试为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规划和覆盖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测试结果,客观测试模块的设计为进一步开展的场强测量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他文献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是Gallager最早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可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它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发展而且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了。之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数据包含丰富的地物信息,它不受恶劣天气和夜间的影响,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地达到监测陆地和海洋的目的。对SAR图像的地物目标进行分类无论是在民用还是
多站雷达数据融合是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一门集合多学科理论的新的研究技术。与单个雷达站相比,在目标探测、跟踪、身份识别以及态势分析和威胁评估等方面,多基雷达可以有效增强
随着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组播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视频会议等。视频会议系统是对时延敏感且带宽有限的,这就要求在应用层组播中对每个参与节点都是带宽公平的,以保证参与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无线信道环境中可靠、高速地传输数据是无线通信技术的目标。在带宽有限的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中,脉冲成形是压缩带宽以及
IP宽带城域网是在城域范围内,以IP相关技术为基础,承载数据、语音、视频等服务于一体的宽带多媒体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差异化接入方式,满足政府、企业、家庭用户各种宽带业务承载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雷达工作环境的影响加剧,空间电磁环境进一步变得复杂而严峻。面对雷达监测空间内出现的各种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波变换因其特有的多分辨率分析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和视频编码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矢量量化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压缩技术,以压缩比大、解码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印刷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很多企业都把如何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工作流技术发展迅
GSM-R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铁路通信发展的方向。越区切换技术作为GSM-R中最基本的技术,是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无线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