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载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Airborne Bistatic SAR)是一种新型成像雷达体制,由于其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分置于不同的平台上,在运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无论在民用还是军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常规SAR相比,双基地SAR的主要优点有:获取信息丰富,作用距离远,安全性、抗干扰性、抗截获性能好等。双基地SAR作为一种新概念的空间对地观测或侦察手段,近年来已成为雷达成像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机载双基地SAR平行飞行模式下的几何模型与回波信号模型,分析了机载双基地SAR的多普勒特性和分辨率特性,给出了分辨率与双基地SAR系统参数间的理论关系,指出双基地SAR分辨率与几何配置有密切的联系。主要研究了双基地SAR成像算法,给出了双基地SAR RD算法和BP算法原理和流程图,仿真了平飞正侧视模式下的点目标和面目标模拟数据成像,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RD算法只适合双基地SAR满足二阶距离近似模型的情况,适用范围比较窄;双基地SAR BP算法是一种精确的时域成像算法并且分析了BP算法的运算量,指出该算法运算量大,不适合大场景成像。提出了基于最小熵的离散调频傅立叶法(DCFT)的多普勒参数估计,可同时估计多普勒质心和多普勒斜率,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并用RD算法对双基地SAR实测数据成像。研究了双基地SAR的运动误差,建立了运动误差模型,分析了几种运动误差对成像的影响,并仿真了平台速度误差、平台基线误差和平台位置误差对BP算法成像的影响,为实测数据成像运动参数估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把双基地SAR BP算法应用到实测数据成像,主要研究在处理实测数据过程中,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及运动参数估计等相关问题,用图像纹理特性统计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双基地SAR运动参数进行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