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索拉非尼对肾癌细胞系786-O的体外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影响 目的: 探讨评价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对肾癌细胞系786-O的体外抑制、促进凋亡作用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情况。 方法: 选用786-O肾癌细胞系,进行复苏培养,分别将2.5μM、5.0μM、7.5μM、10.0μM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作用于细胞系,收集不同时间点(0h,24h,48h,72h,96h)的细胞,先选用MTS检测不同时间点及不同浓度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后选用FCM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改变。 结论: 索拉非尼对肾癌细胞系786-O体外抑制作用明显,可以明显促进其凋亡并阻滞其分化停止于G0/G1期,从而达到肿瘤抑制的目的;而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与肾癌干细胞的存在相关。 第二部分肾癌细胞系786-O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及索拉非尼对其表达影响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CD133、CD105、CD34、CD44、CD24在肾癌细胞系786-O中表达,并分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对这些标志物表达影响。 方法: 在细胞实验中,选用FCM分别检测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133、CD105、CD44、CD24、CD34的表达情况,然后选用10.0μM作为作用浓度对786-O肾癌细胞进行干预,再检测不同时间点(0h、24h、48、72h、96h)各种标志物表达改变情况。后在BALB/C-NU小鼠身上建立动物成瘤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小鼠各6只,模型建立成功后选用索拉非尼对给药组小鼠进行连续灌胃处理,处死小鼠并处理瘤体,选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对照组与给药组瘤体组织标本以上标志物表达情况。 结论: CD133、CD105、CD34在肾癌细胞系786-O存在少量表达,其表达可以被索拉非尼提高,而CD44、CD24在肾癌细胞系786-O中表达阳性率较高,且索拉非尼作用前后无明显改变。提示CD133、CD105、CD34可能是肾癌细胞系786-O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而CD44、CD24不适合。 第三部分肾癌细胞系786-O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及索拉非尼对其表达影响 目的: 检测肿瘤干细胞的相关基因Oct3/4、Bmi1、β-catenin、Nanog在肾癌细胞系786-O中的表达,并探讨索拉非尼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本部分研究在第二章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细胞实验和动物体内实验两个方面,检测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Oct3/4、Bmi1、β-catenin、Nanog在各组细胞和动物瘤体组织标本的表达情况。在细胞实验中,选用RT-qPCR技术首先分别检测胞系中可疑干细胞基因表达,然后选用10.0μM索拉非尼进行干预,检测不同时间组(0h、24h、48、72h、96h)各基因的表达改变情况。对动物成瘤药物干预实验所获得的给药组及对照组瘤体组织标本,重复以上检测。 结论: 肾癌细胞系786-O中可以检测到基因Oct3/4、β-catenin、Nanog、Bmi1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可以被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提高。提示肾癌细胞系786-O中可能存在极少量的肿瘤干细胞,而Oct3/4、β-catenin、Nanog、Bmi1基因均可能是肾癌干细胞的相关基因。 第四部分索拉非尼对肾癌细胞系786-O中SP细胞比例及ABCG2、HIF-1α、HIF-2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肾癌细胞系786-O中SP细胞比例及ABCG2、HIF-1α、HIF-2α的表达,探讨索拉非尼对肾癌细胞系中SP细胞比例及ABCG2、HIF-1α、HIF-2α表达的影响情况。 方法: 本部分研究在第三章研究的基础上,先选用FCM检测了786-O肾癌细胞中SP细胞比例及索拉非尼对其不同作用时间后比例改变情况。由于ABCG2、HIF-1α、HIF-2α与SP细胞比例及肿瘤干细胞均相关,随后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我们分别选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索拉非尼不同作用时间组细胞进行ABCG2、HIF-1α、HIF-2α的蛋白和基因检测。最后,为验证以上细胞实验结果,对动物成瘤模型药物干预实验中所获得的对照组及给药组瘤体组织标本,重复以上蛋白和基因水平上的检测。 结论: 肾癌细胞系786-O中可以检测到少量比例的SP细胞,并且其比例可以被索拉非尼提高。肾癌细胞系786-O中同样可以检测到不同程度ABGC2、HIF-1α和HIF-2α的表达,且索拉非尼作用后其表达水平提高。提示所检测到的SP细胞可能是富含肾癌干细胞的细胞群,而ABGC2、HIF-1α和HIF-2α的表达可能与肾癌细胞系786-O对索拉非尼的化疗耐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