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03年颁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大宗商品的虚拟和实体交易,其中包括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远期交易以及期货期权交易。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的速度很快,在我国,这一市场真正始于1997年,经当时国家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之下而成立的一种由传统批发市场交易转向自有贸易的交易模式,这是我国在新贸易制度下大宗商品市场的开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发展滞后,其运营模式一直模糊不清,严重影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以及相关论著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模型优化,在对相关理论的回顾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发现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其现状,探究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松江边角料电子交易平台为例,对其交易模式、交易系统、服务功能、盈利模式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典型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以得到有效运营模式的启示和经验,并对上海松江边角料交易中心的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对边角料市场运营的研究可以反映整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运营模式的状况,本文以一个实体的点去研究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运营模式整体的建设,整个过程不仅有理论作为支撑,更加之于大量实践的充实,最后结合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物流化、高效化的商业模式来对我国目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优化,以实现为区域经济进而为国家战略服务,以提升‘中国因素’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作用与地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上海松江边角料交易中心的实证研究,并结合我国成功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进而对上海松江边角料交易中心的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提出了‘三层次’的模型,即基础层、核心层以及支撑层,分别论述了每一个层的包含要素以及运营模式,以及整体的运营模式的‘生态’模式,文章在结尾对于笔者提出的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制度保障措施及建议,以使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更加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