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推动,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因此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逐步调整同时能在残酷的市场中占取商业先机,就不得不从自身结构以及制度出发,进行相应的改善和磨合,构建适合当前环境要求的组织模式——二元性组织。特别是,对于技术变革较快的信息技术产业来说实现组织二元性,破解“改善现有技术还是探索新技术”的两难局面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组织二元性?以往研究大多认为情景因素、领导行为以及组织结构是影响组织二元性的重要因素。而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公司治理虽然不同于组织结构,但无疑也会对组织二元性产生重要影响。 鉴于此,文章将组织二元性进一步细分为平衡二元性和结合二元性,继而探究公司治理、组织二元性与企业绩效三者的互动机理。本文首先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资源观,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继而构建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测度公司治理综合指数,以此衡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并提出组织二元性、企业绩效以及相关控制变量的测度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7个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接着,本文以信息技术产业2010-2013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组织二元性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1)公司治理与平衡二元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缩小探索和利用行为二者之间的差距;(2)平衡二元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在企业中实现平衡二元性,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3)平衡二元性在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公司治理增加企业绩效的能力,可以通过平衡二元性的中介作用得以强化,同时还表明公司治理是实现平衡二元性的重要前因。(4)公司治理与结合二元性之间的关系未通过实证检验,这主要是由于结合二元性比平衡二元性更难以实现并且公司治理主要反映的是权利的制衡机制,与平衡二元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针对实现组织二元特别是平衡二元性,实现企业绩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