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综述了天然产物中具有抗(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Tripterygium)植物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茎叶中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抗肿瘤,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其他生物活性评价;第四章对本论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药物化疗在肿瘤的早期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然而长期的药物化疗容易引起肿瘤多药耐药性。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成为现今肿瘤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问题,也是新药发现的重要内容。天然产物因其丰富的资源,价格低廉及副作用小而备受关注。前期研究,我们发现从昆明山海棠中分离得到二萜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这引起了我们浓厚的研究兴趣。昆明山海棠系卫矛科雷公藤属的传统药用植物,在民间具有悠远的用药历史。《云南中草药选》记载,昆明山海棠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肿瘤以及红斑狼疮等疾病。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多样,包括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二萜(如松香烷型二萜),大环内酯类生物碱,黄酮等。我们对采自云南大理的昆明山海棠茎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综合利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各种反相键合材料(ODS,MCI,RP-18等),中压液相色谱(MP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并借助现代波谱学手段(核磁共振技术,高分辨质谱等)共分离鉴定了 47个化合物,包括11个降倍半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9个二萜类化合物,2个三萜类化合物,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3个甾体类化合物,1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烯酮类化合物和8个其它类型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7个。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抗甲型流感病毒及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发现三元环氧型松香烷二萜triptolide(23)具有显著抗肝癌(HepG2)(IC50=0.203 μM)及抗耐阿霉素肝癌细胞(HepG2/ADR)(IC50=2.662 μM)的活性;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 triptogelin C-1(10),triptogelin C-4(11),1β-(a-methyl)-butanoyl-2β,6a,13-triacetoxy-9β-benz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14)和 chiapen D(15)与阿霉素联用具有较好的逆转阿霉素对HepG2/ADR耐药性,化合物10,11,14在20 μM时逆转倍数(RF)分别为102.83,47.46,456.90,化合物15在4μM时逆转倍数(RF)为48.45。松香烷型二萜triptobenzene J(19)和quinone 21(22)具有较好的抗耐奥司他韦(oseltamivir)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活性(EC50=12.3±3.5 μg/ml和7.5±2.1 μg/ml),松香烷型二萜22还具有较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株VR1679株活性(EC50=7.1±0.18 μg/ml)。在抗炎活性筛选中发现三个松香烷型二萜triptophenolide(17)(IC50=4.90 μM),quinone 21(22)(IC50=2.58 μM),triptolide(23)(IC50=0.019 μM)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证实,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及三元环氧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而普通的松香烷型二萜(无三元环氧结构)具有较好的抗炎及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