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鸡球虫病(Coccidiosis)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引起的原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集约化养鸡业最为多发、危害严重,并且防治困难的疾病之一。本研究以在养鸡生产上引起巨大损失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为研究对象,对毒害、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疫苗株的不同首免剂量,单一种疫苗株免疫以及混合种疫苗株免疫进行免疫效果对比,分析毒害艾美耳球虫与堆型艾美耳球虫用时免疫是否有相互影响,为鸡球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501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球虫病(Coccidiosis)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引起的原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集约化养鸡业最为多发、危害严重,并且防治困难的疾病之一。本研究以在养鸡生产上引起巨大损失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为研究对象,对毒害、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疫苗株的不同首免剂量,单一种疫苗株免疫以及混合种疫苗株免疫进行免疫效果对比,分析毒害艾美耳球虫与堆型艾美耳球虫用时免疫是否有相互影响,为鸡球虫病活疫苗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基于前期试验结果确定两种球虫疫苗早熟株的首免、二免、三免的免疫剂量分别为140个/羽(或420个/羽)、12000个/羽和12000个/羽,给3日龄雏鸡口服不同首免剂量的(即140个/羽、420个/羽两种剂量)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毒害艾美耳球虫卵囊及两者混合卵囊进行一免,然后于10日龄、17日龄时分别进行二免、三免,并于二免、三免后分别进行攻虫,即于17日龄、24日龄分别攻强毒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强毒毒害艾美耳球虫,以相对卵囊产量、相对增重率、肠道病变记分、采食量等为评价指标,分析堆型艾美耳球虫与毒害艾美耳球虫同时免疫接种后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以强毒堆型艾美耳球虫攻虫,各堆型艾美耳球虫免疫组的二免、三免的相对增重率分别在86.41%~95.73%和94.92%~99.11%之间,肠道病变计分在0.95~1.81和0.63~1.96之间,可以看出对于堆型艾美耳球虫而言,经过三次免疫与经过两次免疫结果差异不大。以强毒毒害艾美耳球虫攻虫,各毒害艾美耳球虫免疫组二免、三免的相对增重率分别在48.92%~72.98%和80.73%~90.69%之间,肠道病变计分在1.1~2.85和0.53~0.96,可以看出对于毒害艾美耳球虫而言,经过三次免疫后的免疫保护效果明显优于二免。经过三次免疫后,以强毒毒害艾美耳球虫攻虫,混合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高于毒害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组,肠道病变记分低于毒害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组;以强毒堆型艾美耳球虫攻虫,混合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低于堆型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组,肠道病变记分高于堆型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组。结果表明,毒害艾美耳球虫与堆型艾美耳球虫的混合免疫接种,对毒害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效果比毒害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好,而对堆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力则略低于堆型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但仍具有免疫保护性。
其他文献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它能感染世界上所有的温血脊椎动物,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弓形虫。弓形虫分泌的棒状体蛋白(rhoptry protein,ROP),对促进弓形虫的细胞内感染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I型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7(rhoptry protein 17,ROP17)、ROP18(rhoptry protein 18,ROP18)作为重要的毒力因子,他们通过阻止磷酸化宿主干扰
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属于茜草科(Rubiaceae)中的团花属(Neolamarckia),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速生乡土阔叶树种。黄梁木因材性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用材林生产以及室内装修,其树皮、叶中富含卡丹宾等等生物活性物质,药用效果力明显;同时黄梁木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和饲料树种,目前已得到广泛推广。虽然黄梁木的栽培、培育技术以及药效成分的开发利用研究已经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是生猪养殖行业中主要的致病菌,尤其是2型猪链球菌,是猪链球菌35种血清型中毒力最强的血清型,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的流行分布数据非常匮乏,许多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还不明确。此外,随着国内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导致药物滥用,猪链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持续降低,对生产一线的临床治疗造成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重大禽类传染病,被我国列入一类动物疫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ifer,RA)引起的一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被我国列入二类动物疫病。目前,AIV、RA的检测方法存在过程冗长、灵敏性差、易交叉污染或受仪器设备限制等缺点。因此,需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92年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列为A类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目前,我国防控CSF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猪场常见的产科疾病,主要是由一些病原微生物侵入或者烈性传染病继发感染引起的母猪子宫黏膜表层或深层的炎症,从而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对现在很多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多西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广泛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治疗中,目前,多西环素在我国已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与治疗,尤其在治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布氏杆菌及支原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虫寄生在鸡体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常引起雏鸡大量死亡,育成鸡发育受阻,蛋鸡产蛋率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对养鸡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卡氏住白细胞虫R7基因编码第二代裂殖体(second-generation schizont,2GS)的外膜蛋白,R7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抗2GS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根据卡氏住白细胞虫R7基因和ps YNO-1表达载体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性疾病综合症。A型流感病毒造成危害最大,且最易变异,能逃避宿主免疫应答,因此难以控制。1878年首次报道在鸡群中暴发了禽流感,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家禽的健康,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禽流感诊断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运用
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为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成员。现在犬群中稳定流行的主要有马源H3N8亚型CIV和禽源H3N2亚型CIV。CIV感染犬后,能引起犬只体温升高、咳嗽流涕、精神沉郁及食量减少等临床症状,严重的患犬会产生继发感染并最终导致死亡。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多,伴侣动物与人类接触的机会也不断增加,犬作为流感病毒可能的“天然混合器”,感
H5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体较多,但流行于我国南方家禽中主要以H5N6亚型为主。2013年,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老挝首次出现,随后在我国野生和家养水禽中逐渐开始流行。截止至2019年2月,我国共发生30起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扑杀约66万只鸡。2014年5月,我国四川省报道了第一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截止至2019年2月,我国有23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因此,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