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合肥市和巢湖市的重要淡水资源。但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严重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巢湖水污染的治理已势在必行!河流是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汇集带,也是各类污染物进入湖泊的主要通道。河口湿地是湖泊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能通过吸附、沉积、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等作用有效截留和去除河流带来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向湖心的扩散。因此,开展河口湿地植被生态特征及其净化功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文以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植被组成、种间关系、植物组合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部分植物对N、P和重金属吸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1.河口湿地植物的组成和分布 河口湿地植物的组成主要受湖泊水位的影响,在平水期河口湿地植物种类变化不大,但从平水期到丰水期,植物种类和组合类型变化较明显。平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种类较多,组合类型较为复杂,丰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种类较为贫乏,组合类型较为单一。DCA排序进一步说明植物组合的分布格局与土壤质地和土壤含水量关系密切。 2.河口湿地植物种间关系 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Ochiai指数对河口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平水期到丰水期,河口湿地植物群落由稳定向不稳定过渡,河口湿地环境向着不利于植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3.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变化 利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不同水期河口湿地植物组合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比丰水期时高,但其均匀度比丰水期时低,湖泊水位、河口水质和人类活动是河口湿地植物组合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4.河口湿地植物对N、P和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及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测定了河口湿地常见植物种体内N、P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体之间吸收净化能力差别较大,湿地植物对N、P和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效用。认为通过及时对河口湿地植物的收割可有效防治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