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市民社会萌发与社会控制体系的嬗变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ps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的时期.但对上海,也是其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晚清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在造就上海市民社会的主体(即市民群体)、拓展市民社会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塑造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及自治体制、促进适于市民社会的法律理念及制度的形成方面起到了最终的主导作用.通过对晚清上海历史资料的梳理,作者认为"晚清上海存在着一个雏形状态的市民社会".随着晚清上海公共领域的扩展和市民社会的兴起,上海的精英、团体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近代市民精神和现实关怀,并在地方和国家事务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形成与国家权力相制衡的社会力量.随着这些民间社团组织参与政治、分享权力,上海城市逐步取得了某种自主性和独立性,晚清上海城市社会控制系统开始从传统模式向近代模式变迁,这个变迁是上海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宁波作为港口城市,更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城市。1987年,宁波成为计划单列市,地方财政直接与中央财政挂钩,财政收支管理独立于浙江省
加拿大的西部地方主义是加拿大史学的重要课题,对于它的研究已经具有悠久的学术历史和良好的理论基础.论文详细叙述国内外的关于西部地方主义研究的学术状况,并分析它们的观
在探讨西北地区的环境变迁时,有人往往用环境决定论来作为西北地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西北地区曾经存在着秀美的山川。有很多证据表明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抑癌基因p53(p53)突变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IF-1α和p53在PTC组织中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少有的军人思想家.冯玉祥的思想反映了一个有着机十年军旅生涯的职业军人为实现救国救民理想而
春秋末期由孔子确立的儒家学说,在汉代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是在与现实政治的结合中不断发展的,而在儒学与现实
明末清初,中国学术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与分化:程朱理学复兴,继续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但由于理论缺乏创见而没有生气;乾嘉汉学继实学思潮之后开始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学术思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