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向来不容小觑,是国家经济的柱石。中小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正确指导国有小企业改革,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与其在金融环境中的地位并不成正比,融资难己经成为困扰其发展的痛疾,尽管多年来国家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不遗余力地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草根等多种渠道撬动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玻璃门”,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善。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目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介及担保公司等不同主体在体制改革、职能转换、市场定位、价值取向、经营管理中承担的责任、义务和由此引起的共同诉求和矛盾,采用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的研究方法,运用金融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基本原理,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为例,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提出对策,通过包商银行的中小企业扶植政策,解析小企业贷款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包商银行通过对专家设计的贷款流程、业务模式、担保方式、信贷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筹资成本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始终坚持“现金流”为核心的业务理念;在还款来源方面,包商银行树立了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为正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重视真实的财务分析、重视企业自身价值,不注重抵押担保;包商银行提出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要用“高利率和高效率”战胜竞争对手;包商银行的零抵押物政策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融资通道。通过论证分析,以期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