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入侵是当今几大全球性问题之一,而植物入侵在生物入侵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是在我国华南多个省区危害严重的入侵植物。已有的研究表明,南美蟛蜞菊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促进其入侵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入侵我国12个地区的南美蟛蜞菊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同时基于9种环境因子分析南美蟛蜞菊的环境适应性,并探讨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南美蟛蜞菊转录组的测序数据分析,共获得88 504 Unigene,其中18 644条含SSR位点,一共获得23 338个SSR位点,SSR的发生频率为21.07%,SSR的出现频率为26.37%,平均分布距离为1.23 Mb,丰富的SSR位点有利于南美蟛蜞菊引物的开发。6种核苷酸重复类型中单核苷酸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二核苷酸重复最丰富的基序是AG/CT,三核苷酸重复的基序中AAT/ATT的比例最大。基于南美蟛蜞菊转录组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开发出适合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的6个SSR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511,说明SSR位点多态性高,可用于南美蟛蜞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2.基于6个SSR位点对南美蟛蜞菊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表明:南美蟛蜞菊多态位点百分比(P)、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均值分别是100%、2.833、2.637,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的值分别是0.597和0.973,说明南美蟛蜞菊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南美蟛蜞菊繁殖方式、生长环境、经历多次引种有关。南美蟛蜞菊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78,说明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变异多数来自于种内;基因流(Nm)大小为1.515,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于UPGMA的聚类分析将12个南美蟛蜞菊种群分为5支,海口、南宁、阳江各为一支,福州、广州、西双版纳为一支,湛江、韶关、潮州、梅州、梧州、玉林为一支。3.对南美蟛蜞菊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发现,温度是影响南美蟛蜞菊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其主要分布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的高温气候。南美蟛蜞菊对高温耐受性高而对低温敏感,全球气温上升将会促进南美蟛蜞菊向高纬度地区传播。南美蟛蜞菊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入侵植物在入侵过程中遗传多样性水平受到多个个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与某一个环境因子不存在直接相关性。
其他文献
电梯运行状态远程监控和参数评估以及系统管理是提升电梯安全运行的新举措。提出了一种基于MQTT协议的物联网电梯监控系统,该系统由物联网终端设备、阿里云服务器、电脑或手
在供应链思想的驱动下,制造企业开始寻求与其供应商的合作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并获得企业利益的尽大化。供应商作为制造企业网络中重要的创新来源,如何有效利用供应商本身
氟铈矿(Ce,La)F_3是一种产于花岗伟晶岩中的氟化物类矿物。人们发现,具有这种矿物结构的三价稀土氟化物有一些重要的物性,例如可作激光基质材料;近几年来,用氟化镧单晶制成
物理新课程标准在我校实行已有三年了,在这几年中,本人担任了一年8年级和几年9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一直处在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过程中,努力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己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诱发动机,创设情境;以变拓思;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正>推荐度指数★★★★"马路拉链"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生活环境差……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病"出现令人担忧。近日,在贵阳举行的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数据显示,我
摘要:日前,职专数学课程越来越边缘化,如何使职专数学不面对消失,探索职专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和使命。作为一种职责,也为了更好地寻找有效的途径,探索和实践数学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职专数学教学的现状、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字:数学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当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师教得如何,体现在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在新课改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