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DM系统中光监控信道的数据处理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ev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P业务的迅猛增长,人们对传送网带宽和交换系统容量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光纤资源并且提高传输容量,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DWDM)技术被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该技术已经成为扩大现有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光监控信道(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简称OSC)是DWDM系统工作状态的信息载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负责传送DWDM系统的网管、公务和监控信息。DWDM的相关标准规定,OSC的物理层接口需要满足G.703的要求,帧结构和比特率需要满足G.704的要求。另外,基于安全的考虑,OSC在CMI编码/译码的前后还要进行加扰/解扰工作本文基于OSC智能适配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研究了OSC数据处理的实现,该研究成果已成熟地应用于实际的系统中,且工作稳定性能良好。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DWDM和OSC等相关技术原理,并对DWDM系统结构及OSC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2.OSC数据处理板卡的研制。设计实现了OSC数据处理板卡,该板卡能支持光/电变换、传号反转码(Coded Mark Inversion,简称CMI)编码/译码、加扰/解扰、E1组帧/解帧、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igh Density Bipolar Three,简称HDB3)编码/译码、加扰/解扰配置接口、串口通信接口等功能。其中OSC数据处理板卡能支持OSC智能适配的两种实现方案是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3.OSC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了CMI编码/译码、加扰/解扰、E1组帧/解帧、加扰/解扰配置和系统容错等功能模块,并通过实验验证了OSC数据处理单元的能满足预期功能需求。其中通过加扰/解扰配置模块实现以人机交互的方式选择加扰/解扰算法以及通过系统容错模块实现系统容错是本论文的另外两个创新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具有重要的
异构网络的融合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之一。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具有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不同的接入技术提供不同的覆盖范围、吞吐量和服务质量等,由于这些技术在性能上
认知无线电中基于市场化的动态频谱分配技术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
当前,流媒体占据了Internet的绝大部分带宽,据研究表示,到2011年,90%以上的流量都将是流媒体。而P2P流媒体技术和CDN分发网络则在视频分发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有所长但也
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无线网络,节点依据对信道“忙”、“闲”状态的侦测,通过竞争方式接入信道。在多跳无线网络中,信道状态的变化更加复杂,给节点流量的分析带来了一定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