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是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发布的关于政策审计的意见,提出要对国家重大公共政策措施以及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进行持续组织。扶贫政策的推出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高贫困地区经济收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走向富裕,维护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审计作为政府内部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力量,由于其独特的专业身份,可以参与宏观和微观层面各个领域政策体系的监督和鉴证。自2016年起,山东省审计厅已制定计划,将利用未来五年时间连续对精准扶贫工作实施跟踪审计,但究竟如何避免审计部门岁岁忙、老问题年年见的审计现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审计视角下切入,系统全面的分析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所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次,将公共受托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等多重视角的政策评价理论融入文章中,分析政府审计介入政策评价的理论起源。再次,通过以我国扶贫政策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史密斯分析模型,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四个影响因素和五个环节全面剖析,客观认识扶贫一揽子政策框架体系,为后续政策评价明确重点。最后以山东省扶贫政策为例,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进行扶贫政策综合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确定。最后利用构建的扶贫政策评价模型,借助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东省扶贫政策落实效果进行定量综合实证评价。本文借助于山东省的扶贫数据,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扶贫政策落实效果进行了绩效审计评价,研究成果既有助于我国扶贫政策制定层面的完善,也有助于扶贫政策执行层面问题的查找及今后改进方向的明确,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政策绩效审计评价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