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青年群体亲密关系的建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28061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移动社交媒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青年的人际交往形式产生巨大的变革,青年亲密关系的建构过程也在社交媒体中得到广泛延伸。“媒介即隐喻”,青年在社交媒体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新社交的文化景观。因此,本文选择了“一周CP”这一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用户更为年轻化与高知化、青年群体广泛使用的恋爱社交平台,采用个案的方式进行考察;结合民族志研究方法,研究当下青年社交媒体的代表性特点、青年亲密关系的建构过程、特征及社会文化意义。首先,亲密关系的建构过程总体分为线上网恋、线下了解、线上线下结合相处等一共四种类型。整个建构过程可以借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三个层面的新特征:社交网络即社交媒体成为青年建构亲密关系的“姻媒”;作为节点的青年个体,呈现出“缺场”更加主动、追求拥有共性的亲密对象这两大特征;连接了个体的亲密关系,也体现出新形式互动、情感内容描点记录与公开讨论的特性。其次,从传播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深层的社会文化意义:社交媒介为青年个体建构了个人“观展”与“表演”的新空间,使青年在空间里寻找自我;重构了青年亲密关系,使亲密关系虚实难分,媒介依存化;青年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情感生产、消费的文化景观。社交媒体一方面能让青年们实现情感追寻与满足,但另一方面,原始的亲密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质”,这就需要青年们在消费主义的侵扰下,保持对亲密关系的真诚、耐心与尊重,亦不要过分依赖媒介。当然,目前在社交媒体中呈现的青年亲密关系样态,仅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也将产生不断革新,产生新的社会文化意义。
其他文献
按照党的十七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省委对哈尔滨市提出的实现“三个率先”的要求,全面加快“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本届展会是新的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首次在上海新展馆的集体亮相。2号馆主要展出棉纺成套、化纤、非织造设备;4号馆是针织馆,主要展出常德纺机厂的经编设备;6号馆
汽车产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应运而生,科学定位、特色办学、和谐发展,服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得到社会好评。
2016年发展至今,移动游戏逐渐占据了全球游戏市场的主流。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中国移动游戏企业将目光投向体量更大、市场更为成熟、而政策管控较为宽松的海外市场。目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新媒体大行其道,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媒体形态带给我们带来了震撼的感官体验。插画作为一种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官体验,反之又推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思维的不断提高,大众审美的快速提升,传统插画已无法满足人们逐渐提升的艺术审美需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