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以来,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消极影响,解决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我国政府实施了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有必要对其政策实施的效果、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同时,许多专家学者对积极财政政策所作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使我也有可能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积极财政政策作进一步的思考。 所以,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西方财政理论的介绍与理论分析,结合几个典型国家在实施财政政策干预经济方面的实践,对我国近年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一些深入地思考,以求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全文大约五万字,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共分为两节。第一节简要回顾了西方财政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把西方财政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学派之前的财政学、古典学派的财政学和凯思斯主义及其后的各学派。第二节主要针对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展开经济分析。我国目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其理论与政策的合理之处,所以本节主要根据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分析了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几个典型国家美、日、韩三国财政宏观调控的实践,从中得出一些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益的启示。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财政宏观调控的实践。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发展中国家韩国财政宏观调控的实践。第三节主要是总结上述三个国家财政宏观调控的成败,从而得出一些经验启示。主要包括:要准确把握形势,适时地运用财政政策;要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配套性,并适时进行政策转换等等。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我国财政宏观调控的实践。本章共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讨论了1979年至1997年我国财政宏观调控的实践。在这期间,政府进行了四次财政宏观调控。第一次宏观调控始于1979年,第二次宏观调控从1985年开始,第三次宏观调控从1988年底开始,但只有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的第四次财政宏观调控才取得了成功,从而使经济成功的“软着陆”。第二节主要从实施背景、实施内容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1998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 第四章是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这是全文的重点。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思考。本节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即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反思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宏观层面的经济繁荣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而微观层面上的经济疲软则说明我国经济并没有走上自主增长的轨道,财政政策不应轻易淡出,而要适当加以调整。第二节是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思考。本节借鉴国内外财政宏观调控的经验,结合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状况,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国债负担率、债务依存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仍然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为了避免重蹈日本90年代财政政策失败的覆辙,我国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三节针对我国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一些调整措施。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整包括国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的调整;财政收入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的调整和费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