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油气运移机制及其对成藏作用研究

来源 :大庆石油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油气地质、地化和测试资料分析,对西斜坡区油气生成、水化学场与动力场、流体势场、运移通道、油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运移方向及控制因素、油气运移路径的模拟及运移模式、油气运移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系统全面的研究,搞清油气沿储层运移的方向、时期、通道路径。通过油气运移路径的模拟和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解析,研究该区油气成藏模式,确定油气运移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T1 反射界面坡度随着上覆沉积物埋藏不断增大,到70-65Ma 时坡度达到最大,此时烃源岩达到排烃高峰期坡度增大为油气西运提供了构造背景,决定该时期为油气大规模的运移时期;西斜坡区油气藏主要有背斜、岩性上倾尖灭、构造-岩性、透镜体、断层遮挡和地层不整合6 种油气藏,油气主要分布在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油气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泰康隆起带以背斜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西部超覆带以不整合和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为主;西斜坡区高台子油层油气有3 个优势运移方向,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有4 个运移优势方向,萨零、一油层油气运移有3 个优势运移方向;西部斜坡区的运移特征主要是大面积向西北方面流动,模拟结果显示中部系统地区是最有利的油气汇聚区;西斜坡区高台子油层砂体发育,纵向易叠置或被断层沟通,侧向输导能力强,萨二、三油层砂体其单层厚度大,一旦侧向叠置或被断层沟通,侧向输导距离较远。萨零、一油层砂体不发育,呈透镜状,彼此不连通,只能通过断层垂向沟通,油气方可进入;西斜坡区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圈闭与油气运移路径空间位置关系、向心流与离心流交汇区、不整合因素、断裂因素及T1 反射层构造演化的控制。通过对西部斜坡油气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作用研究的探讨,对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苏里格气田位于伊陕斜坡西北部,勘探面积约4×104km2,其主力产层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苏59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西部,其山西组砂岩平均孔隙度7.37%,渗透率0.17mD,是典
人口增长、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防灾减灾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四大难题。地质灾害的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与区划,进而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数字处理分离规则干扰波的手段越来越强,但对压制随机干扰尚没有有力的手段。深层地震反射波振幅由于透射损失等原因而变得较弱,淹没在随机干扰
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是地面地震勘探和井中VSP测井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一项新型地震勘探方法,实现地面与井中地震采集的结合,达到同步采集、同步处理的目的。可提供高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