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科学和技术首先经历了自身独立发展;文艺复兴后,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促成了它们之间随机结合的关系;尔后,这种随机结合的关系进入了人类研究的视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对科学理论指导工程应用问题的思考和一些理论家的真知灼见表明,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需要一个中间层次--技术科学。此后,国内外诸多学者纷纷加入到技术科学问题的讨论之中。尽管各国学者研究技术科学所取得的成果已十分丰富,但研究仍比较零乱,不够系统、深入,且对“技术科学”概念理解歧义。尽管如此,学界对“技术科学是科学与技术的中介”的认识又是惊人的一致,这正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基点”。
本文在全面地搜集技术科学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整理技术科学的相关典型成说,并推敲其内在隐藏的矛盾,指出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识不清是造成技术科学概念混乱的首要原因。因此,合理、全面地界定技术科学范畴,首先要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科学是以研究和发现客观的一般规律为目标的逻辑知识体系,技术是为改造客观世界制定的各种方法和应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物质、能量、信息进行转换或加工的各种操作规则和技能总和,两者之间存在着原则上、本质上的差异。正因为科学与技术实质性的差异,乃是需要架设桥梁的前提。普遍、抽象的科学知识难以转化为特殊、具体的技术,如何填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鸿沟”,关键在于对科学与技术中介的把握。科学与技术的转化一般不能一步到位的,因此在两者相互渗透、融合过程中,不断分离出知识特征上相互有别、功能上相互补充、学科分类上明显独立的技术科学学科体系,这个学科体系架构从科学到技术之间连续谱式桥梁。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刘启华教授主持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技术科学的范畴界定、历史分期和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基础上,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兼顾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客观现状,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技术科学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展望了界定这一技术科学范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