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滑液囊支原体病在养鸡生产中发生比例较高,是一种顽固性、条件性疾病,被称为“百病之源”。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鸡的一种以关节渗出性的滑液囊膜炎及腱鞘滑膜炎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疾病。鸡只感染后可导致明显的跛行、生长发育迟缓及胴体副品率上升。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进行,由于该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且自身的变异性、隐秘性、纠缠性决定其难以根除。因此,控制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中心任务就是快速诊断、科学防控。为了解目前国内肉种鸡场滑液囊支原体防控效果,本研究拟对某肉种鸡群进行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检测数据的分析,快速诊断该鸡群是否存在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并通过对临床分离株的药敏试验、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试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一套有效预防与控制该病的综合防控方案。本实验以MS标准毒株的攻毒进行鸡群抗原抗体检测研究,并以筛选出的方法进行鸡群感染情况的调查,通过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的筛选和疫病防控净化方案前后效果对比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从试验过程的敏感度、特异性、可操作性以及成本情况等方面分析比较,最终确定PCR法是进行鸡群病原检测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值得进行养殖生产中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研究。2、对河南省周口地区某鸡场下属的五个肉种鸡养殖分场进行MS病原抽样检测,结果发现其中有一个场的MS检测结果呈阳性,样品阳性率为30%,其它四个场MS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该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MS感染情况。3、选取该地区的临床分离株4株MS、12种抗菌药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强力霉素敏感性最高,MIC平均值分别为0.17μg/m L、0.28μg/m L。其次是氟苯尼考水溶液、酒石酸泰乐菌素、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恩诺沙星,MIC平均值在2-10μg/m L,而对盐酸环丙沙星、磷酸替米考星、安普霉素、金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敏感性较低,MIC平均值在20-50μg/m L之间。从药敏试验中选取生产中较为常用的强力霉素(试验Ⅰ组)、氟苯尼考(试验Ⅱ组)、恩诺沙星(试验Ⅲ组)、环丙沙星(试验Ⅳ组)等进行药物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统计结果显示Ⅰ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Ⅱ、Ⅲ、Ⅳ组治疗效果低于Ⅰ组,Ⅱ和Ⅲ、Ⅲ和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药物优选顺序为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