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海洋锋周边海域春季层积云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积云是典型的边界层云,其云量以及垂直结构与大气行星边界层的动力和热力特征有关。本文基于Cloud Sat卫星观测资料、地基探空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东海黑潮海域春季边界层和层积云的结构特征,揭示了黑潮海洋温度锋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及其边界层云结构的影响机理。基于Cloud Sat云反演资料和探空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2007-2010年3-4月黑潮两侧冷暖洋面层积云的分布特征以及海洋锋强度对层积云云量的影响。层积云分布于0.5-3 km之间,单层云居多,且暖洋面云量大于冷洋面云量。冷、暖洋面边界层动力和热力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层积云在海洋锋两侧的云量和成因不同。冷洋面云量显著小于暖洋面云量,其原因在于近地表频繁出现的强逆温、海表辐散下沉气流以及局部较小的感热通量。暖洋面,层积云的云量局地最大,这归因于在强西北风控制下,局部感热通量和边界层内大气相对湿度的增加。暖洋面层积云的云量也与海洋锋的强度有关,与弱海洋锋相比,强海洋锋下层积云的云量增加,云底高度抬升。基于2000-2015年东海3个站点的探空资料,本文研究了黑潮海域冷暖洋面边界层逆温层特征,并改进了估计边界层高度的Ri数阈值。统计显示边界层逆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度在1 km以上的对流层低层逆温,主要出现在9月至次年3月;另一类是高度在1 km以下的近地面逆温,主要出现在4月至8月。冷洋面的近地面逆温主要是伴随东南盛行风的强暖平流形成的平流逆温,而暖洋面的近地面逆温主要为辐射逆温。黑潮海域层积云云量与近地面逆温频率存在相反的季节变化关系。基于逆温层的分布特征,分别统计了9月至次年3月对流层低层逆温层底部和4月至8月近地面逆温层顶部的Ri数,并分别取下四分之一位数(25%)和上四分之一位数(75%)作为阈值。与未改进阈值的Ri数相比,采用改进阈值的Ri数计算的边界层高度在天气尺度和气候尺度上与实际情况和模式模拟结果更为接近。基于Cloud Sat云资料、探空资料研究了2007-2017年3-4月黑潮海域不同盛行风下边界层结构以及层积云的分布特征。东北盛行风下,大气通过气压调整机制响应海洋锋,边界层内的动力以及热力过程的主导因素均为黑潮海洋锋。西北盛行风下,大气通过垂直混合机制响应海洋锋,大气中动力过程的能量来源于大气环流产生的高空动能下传,而热力过程主要由海洋锋控制。东南盛行风下,海气相互作用较弱。完全不同的边界层结构导致三种盛行风下不同的边界层逆温和层积云特征。暖洋面的边界层逆温主要为对流层低层逆温,而在东北和东南盛行风下,冷洋面近地面逆温的频率很大。在东北向盛行风下,暖洋面层积云的云量是冷洋面的两倍,而在西北(东南)盛行风作用下,层积云云量在三种盛行风中最大(最小)。基于典型个例,采用卫星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揭示了黑潮海洋温度锋对层积云发展-消亡过程的影响。在层积云的发展阶段,海洋锋通过垂直混合机制影响层积云,而在层积云的维持阶段,海洋锋通过气压调整机制影响层积云。海洋锋对层积云的垂直结构也有显著影响,层积云的云底/顶高度在冷(暖)洋面下降(抬升)对应于海洋锋强迫出的下沉(上升)气流。在层积云的消亡阶段,海洋锋对大气的影响较弱。
其他文献
以"分子与原子"的复习案例,探索以化学学科观念为引领,通过核心概念建构与真实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本案例将化学学科观念作为主线,课堂教学中贯穿多维的学科观念与哲学思维,力求改进复习课的设计理念,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创新实验观察角度,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生长,体验微观知识探索的过程,将学科观念与核心素养深度融合。
目的 分析PowerPlex21检测体系中D5S818基因座的等位基因丢失现象,探讨其对亲子鉴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Chelex-100法提取样本的DNA。用PowerPlex21体系对3 248例家系研究对象进行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分析毛细管电泳后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对发现的D5S818基因座可能存在的等位基因丢失情况,采用Identifiler体系扩增进行验证。结果
硬梁包水电站作为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属第一个百万级装机容量的水电站,开展智慧电厂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工作以推动硬梁包水电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笔者旨在研究建立以智慧运行、智慧检修、智慧维护、智慧大坝、智慧水库、智慧水情、智慧安全、智慧仓储等为基础应用的水电智慧管理决策系统,实现“无人值班、远程控制、信息共享、管控一体、数字赋能、决策优化”的建设目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是增长见识的手段。读书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为例,对初中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语文教学策略,提出了优选读物、巧用方法、日积月累、学思践悟的思考与建议,旨在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12个名著导读板块,依据主题可大体分为“阅读方法”“实用文体”和“文学作品”三大类。其中“阅读方法类”名著导读具有占比最大、聚焦方法和注重基础的特点,其在奠基、运用和拓展等维度均发挥了应有作用。教师从这些维度出发,采用“以法切入”“多法共融”和“板块互通”等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使用教材,提升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
初中名著导读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大难题。第一是课内阅读课时难以保证;第二是阅读量大,任务繁杂,在教学策略上欠缺研究;第三是评价方式单一。文章遵循新课标精神,从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思路出发,对初中名著导读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索,通过重构语文教学课时结构体系,给名著导读腾出课时;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学习任务群驱动阅读;立足考察整本书阅读全过程,探索多层面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是内蒙古保护较为完整的城市边缘湿地,同时也是多条全球鸟类迁徙通道的必经路线,保护区关于鸟类观察与研究记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保护区鸟类的野外调查研究与鸟类常态化监测,对时间段内鸟类种群数量、群落动态及鸟类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与鸟类栖息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三年观测期内,南
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跨界冲突与破碎化等问题,目前正在不断优化、调整和评估中,但区域尺度连通性优化与管控仍然缺乏。以长三角为例,采用土地利用、道路、居民点和官方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出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连通性优化与分类分级管控方案,为长三角一体化生态共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优化构建了长三角“两横两纵”生态廊道格局,其中包括重要廊道79条,次要廊道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7~9年级阶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凸显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基于新课标背景,为了契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关注名著导读的价值,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编排系统摸排和分析
<正>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难点和堵点,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工作模式,探索出“分类管、联动管、共治管、强支撑”工作路径,实现设备隐患率逐年下降,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向好。“分类监管”实现动态管理铜仁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深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调研,多轮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