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政部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期开始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探索。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而相继出台各种政策法规或管理规定,为民间福利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出现了很多提供残疾人康复、养老等服务项目的民间福利机构。虽然民间福利机构尤其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但因机构的运营资金、人力资源、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不足,在实际发展中困难重重。本文以X民办儿童自闭症康复学校为个案,对其运行经营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构建出民间福利机构发展限制因素的理论,希望能改善民间福利机构的发展现状,提高民间福利机构的服务质量,促进民间福利机构的长足发展。 本研究基于规范的质性研究框架,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后,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民间社会福利发展的相关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进行主体质性研究之前,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扎根理论做了简要的阐述,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其次使用扎根理论,通过对X民办儿童自闭症康复学校的细致深入分析,经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将民间福利机构发展制约因素范畴化为政府、机构自身、服务对象三个层面,在深入分析基础之上构建了理论框架。本研究为民间福利机构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也给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