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雕塑与中国书画写意精神的互通性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意”这个词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古往今来,它时常活跃在诸如书法、国画、建筑艺术、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文化艺术理论和典籍当中。然而,“写意雕塑”却是个新颖的名词,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已无从考究,只知道是近一二十年来渐渐出现在许多雕塑理论和评论当中。近几年使用得尤为频繁,这与当下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背景和社会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相互交融,使得区域性民族性日益彰显其重要意义,有着三十年历史的中国当代雕塑要谋求长远的发展,必须拥有能与西方文化艺术对话的权力,而这种话语权的建立与自身文化艺术的民族性息息相关。因此,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重要的美学范畴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追求民族个性化的有力武器。一时之间,与中国古典元素,古代符号有关的雕塑作品犹如雨后春笋般惊人的亮相。但是大部分都落入了“挪用”与“符号化”的方程式泥淖中无法自拔,只有极少部分作品成功重组突围,成为当代雕塑艺术民族化的一面光辉旗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写意雕塑”。那么,写意雕塑在模仿泛滥的今天何以成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探索民族性的模范先锋?写意雕塑的生命力在哪里?它是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呢?写意又传达出怎样的内涵呢?文中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一梳理和必要的剖析,首先以中国书画的“写意”精神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中国“写意”的真正内涵,并通过对霍去病墓的群雕艺术的论述进一步挖掘中国书画之“写意”和写意雕塑之间存在的关于“神”“韵”“气”“势”的互通关系,从而试图找出当代雕塑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衔接点,表明写意书画艺术可以为当代写意雕塑提供许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同时在根植于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要实现传统与当代的对接,谋求更长远发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正确处理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第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转化与结合。而老一辈雕塑家钱绍武、台湾的朱銘,后起之秀吴为山、蔡志松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写意雕塑的成功案例似乎在告诉我们,雕塑艺术只有注重“内在继承,外在创新”的整体修炼,才能让传统艺术的精髓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本土化民族特性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当代写意雕塑艺术应该从其他的艺术门类中吸收营养、合理借鉴,恰当的融入现当代艺术的技法与创作观念,促进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朝着健康多元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广场舞以其特有的形式和魅力成为最受人欢迎的健身方式之一。同时,广场舞作为一种仪式,在成员间营造并且建构了共享的文化空间,由此也建立了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并
1934年5月,《学文》月刊(以下简称《学文》)创刊于北平,前后共发行四期。作为新月派后期分化时期的重要文学期刊,《学文》既是对新月派文学尤其是诗学思想的有力继承,又对当
1980年代台湾牢狱小说在进行时便已进入大陆学者的研究视野,迟至1990年代,仍被众多学者论及。进入21世纪,随着台湾当代本土化思潮的兴起与猖獗,“乡土”和“本土”,“中国意
拟话本小说作为古代小说文体类型之一,至有明一代,呈现出繁荣趋势。冯梦龙创作的“三言”标志着拟话本小说的繁荣,凌漾初的“二拍”是继“三言”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拟话本这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节能减排呼吁之声日渐高涨,对燃煤工业锅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情况,从锅炉的硬件设
鲍照(4167-466),东海人,生活于南朝刘宋时期。他一生清贫多病,仕宦之路坎坷不顺,而文学成就极高。诗歌方面,他和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是一个“上挽曹、刘之逸
唐代大历时期,佛教兴盛,诗歌繁荣。诗僧群体开始兴起,他们走出丛林,与文士广泛交游。诗歌,是联系士僧的纽带。以诗传情、以诗探理、以诗论诗,为主要交游形态。大历诗僧与文士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本土化和世俗化是其发展的趋势。明清两朝,商品经济迅速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世俗生活对于佛教的影响,逐渐反映在不同形式的文学创作中。明清昆腔传奇
本试验以获得高效超排效果为主要目的,研究发情周期对小鼠超排的影响,探索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动物的卵巢发育机制,明确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 receptor,FS
肥胖是人类高血压、高血脂、II型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肪代谢与肥胖密切相关,因而探究脂类代谢的调控机理对探索疾病的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α-黑色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