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shiliangz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对比保守治疗、皮质骨螺钉固定、带线骨锚修复三种不同处理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所伴发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所伴发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法。2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以前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分别应用三种不同处理方式治疗的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共82例。其中24例在处理骨性损伤后仅行“U”型石膏或支具外固定者为保守治疗组,30例仅使用下胫腓皮质螺钉固定者为皮质骨螺钉组,28例仅使用带线骨锚钉修复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损伤者为骨锚修复组。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工作能力耗时,术后半年复查的踝关节Baird-Jackson功能评分,并测量术后首次及术后半年复查踝关节正位片的下胫腓联合间隙及下胫腓骨间重叠距离。通过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结果保守治疗组2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00.83±22.44)分钟,螺钉固定组3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07.50±23.55)分钟,骨锚钉修复组28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21.07±23.42)分钟,骨锚修复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保守治疗组恢复工作能力所需时间平均为(105.00±16.87)天,螺钉治疗组所需时间平均为(101.67±16.36)天,骨锚钉治疗组所需时间平均为(91.25±16.38)天,骨锚钉修复组患者恢复劳动能力时间较另外两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半年行踝关节Baird-Jackson功能评分,保守治疗组平均得分(86.79±5.63)分,优良率29.2%;螺钉治疗组平均得分(90.23±5.30)分,优良率50%;骨锚修复组平均得分(94.67±4.84)分,优良率78.6%。骨锚修复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与保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结论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发的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手术干预较保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相较于螺钉固定而言,骨锚钉修复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关节功能且常规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临床中可以选用骨锚钉修复治疗此型下胫腓联合损伤。
其他文献
在新形势发展过程中,绿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强化社会发展质量,相关企业需要对将传统建筑材料更换。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土木工程施工运用绿色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点画是汉字的构成要件。临习字帖,要先从点画入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对临好汉字至关重要。孙过庭《书谱》云:“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熔铸虫、篆,陶均草、隶。”可见这里
报纸
针对实际应用,以三聚氰胺作为改性剂对脲醛树脂进行共聚和共混改性。在不同固化体系下,采用不同摩尔比低毒脲醛树脂分别与三聚氰胺混合,对混合比例变化对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