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羟基二茂铁席夫碱生物活性研究及巯基响应荧光纳米胶束制备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氨基二茂铁和含酚羟基的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新的含羟基二茂铁席夫碱1-3,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和IR对化合物1-3进行了表征。以不含二茂铁的羟基席夫碱4和维生素E作为对照,通过化学体系法和化学模拟生物体系法测定了化合物1-4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性能,紫外-可见光谱法结合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1-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WST-1方法测定了化合物1-4对人肝癌HuH-7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比其他化合物更能高效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并能有效抑制自由基引发的红细胞溶血过程,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4均可通过1个高结合位点与HSA的疏水区结合,且该结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化合物的水解;化合物1与化合物2-4相比表现出更高的细胞毒性。化合物1-4循环伏安数据和亲脂性(1ogP)计算结果表明,化合物1表现出高生物活性的原因是二茂铁基和邻双羟基存在于同一共轭体系中,二茂铁增加了化合物分子的亲脂性并降低了酚/酚自由基氧化电位(E72)。化合物1或可成为一类新型的抗氧化剂和抗肿瘤药物。以苊、聚乙二醇单甲醚和十八胺为原料,合成了含萘酰亚胺荧光基团的两亲性化合物14,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4在水中可自组装成纳米胶束,利用透射电镜(TEM)和纳米粒度仪对其形态和粒度进行了测定,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纳米粒度仪测定了纳米胶束对巯基的响应。结果表明:大部分纳米胶束呈现为球形,只有少量纳米胶束为棒形,纳米球的粒径为14.4nm,纳米棒的截面直径为7.4nm,长度约为100-400nm。纳米胶束溶液澄清并具有蓝色荧光,荧光发射峰为473nm,加入2-巯基乙醇(DTT)后纳米胶束粒径逐渐变大,最终完全裂解并析出具有黄绿色荧光的黄色沉淀,荧光发射峰移至530nm。在生理pH范围内(6.0-8.5)纳米胶束对DTT均可发生响应,加入DTT后反应30min即可进行观察和测定;纳米胶束对DTT响应最为明显,其次是半胱氨酸(Cys),而对于谷胱甘肽(GSH)及维生素C等还原剂没有明显响应。因此,此类胶束可以实现纳米胶束的响应性裂解和可视化监控,将成为一类新型的纳米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在过去二十年中,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揭示大量基因和遗传标记与肥胖有关。miRNA是新发现的一类非编码小RNA,其参
自2008年6月中旬,在黄海中部海域出现大量的浒苔,随后漂移至青岛附近海域,影响了当时的奥运会帆船比赛。浒苔本身无毒,但是在海面上大量聚集的浒苔会遮挡光线,且死亡的浒苔也会消
PCNP是定位于细胞核的一类富含PEST的蛋白。PCNP蛋白与细胞周期相关,但尚不清楚PCNP蛋白的具体功能,研究发现PCNP的过表达能显著促进小鼠骨骼肌细胞系C2C12细胞生长,PCNP可能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