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为最常见的急性副反应,本研究主要探讨免疫球蛋白抗菌液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放射治疗科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4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2.5岁;鼻咽癌27例,舌癌8例,下咽癌7例,喉癌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生口腔黏膜反应后,实验组:使用免疫球蛋白抗菌液(成分:卵黄抗体IgY)口喷剂,每次0.5ml,4~6次/d;对照组:使用普通漱口液(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配入0.9%的NS 250ml中),每次20ml含漱10min,3次/d。两组放疗期间均采用相同的口腔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各个时期口腔黏膜损害的分级及其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口腔黏膜损伤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未进行口腔黏膜炎治疗时,两组患者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Ⅱ级均有14例(58.3%),两组口腔黏膜炎的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达15次时,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均以I级为主,其中实验组Ⅰ~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54.2%,16.7%,8.3%,0;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5.8%,29.2%,12.5%,0;总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实验组为7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结束时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比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实验组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恢复时间为(7.42土4.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3±15.5)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免疫球蛋白抗菌液可以减轻患者黏膜损伤的程度,缩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好转和恢复时间,缓解患者不适感,从而保障放射治疗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