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针对沙俄租界时期(1898年至1904年)俄罗斯和中国的建筑间的相互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对象是大连市中山区沙俄租界时期建造的建筑物及其形态特征。 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是尝试对远东建筑学的系统性回顾:在科学革命中被引入的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和著作信息,以及关于俄罗斯远东建筑学起源追溯的研究;远东建筑学仍被视为是独立于现有事物之外的独立现象。 此外,本文所涉及的历史研究成果,可作为资料用于国内及国外建筑学历史研究,可作为资料用于国内建筑史研究工作,在建筑学院校作为培训和课程的补充资料,同时也可用于关于俄罗斯建筑艺术历史的本土历史宗教的书籍。 以前,俄罗斯和中国建筑的互相影响被认为是建筑师和建筑历史学家的课题,但建筑师和建筑史学家对俄罗斯和中国建筑的相互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哈尔滨、上海等地的建筑遗迹。中国东北(满洲)也出现了非常富有实际意义的建筑设计研究。目前已发表了4个关于在满洲里俄罗斯建筑遗迹(KradinN.P.,LevoshkoS.S.,TroitskayaT.Y.)的研究报告。其中,发表于1996年的关于中国东部铁路建筑特色的研究报告迈出了关于中国东北部俄罗斯建筑学研究的第一步。 然而,大连市的建筑具有特殊的建筑结构和混合的风格,城市的布局也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大连运用的是一种新的城市概念—花园城市。 本论文综合研究了大连的城市发展理念,部分现存的俄租界时期的建筑物,包括其城市结构、历史使命和建造情况、形态构造及风格分析。本文也研究了中国东北部俄租界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建筑的情况,以及中、俄两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和景观规划的文化传统。 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中国东北部俄租界时期(1898~1904)中国和俄罗斯的建筑与文化相互的影响,以及在俄罗斯建筑风格历史研究中发现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方案对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相关文献研究、档案搜索、地图分析、详细现场检查、大连的建筑影像和预期发展分析、构图美学分析、类型学分析、城市设施和技术的比较分析、结论综述等。 本论文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是整体介绍,详细描述了相关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创新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地域和时间范围、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文献综述回顾了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外相关研究研究及资源,明确了各文献的要点与概述。文献资源按类型分为:书籍、文章、论文、说明材料。 第二章详细讨论了历史和建筑的背景,大连市关键的历史和政治事件对城市的历史使命和建筑的独特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包括文化和建筑背景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如:城市规划(中俄两国在19-20世纪的传统城市规划与发展)、建筑风格(19-20世纪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俄罗斯流行的建筑风格)、建筑物(中国和俄罗斯的传统建筑设计)。本章也包含了19-20世纪的建筑类型学摘要。 第三章致力于研究大连市沙俄租界时期的现存遗迹。针对以下方面对每一个建筑遗迹进行了分析研究。 1)名称,修建时期和使用历史 2)在城市环境中的地位 3)形态分析 4)构造分析 a.墙壁 b.屋顶 c.楼板结构 5)开窗术(门窗) 6)建筑细节 本章同时也是建筑设施风格的分析研究。对于每一种风格在俄租界时期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分析,每个风格都是通过个例对其风格,结构,美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四章是综述与总结。所有数据都以图形或表格形式呈现,同时也包含研究的综合概述。 第五章介绍了俄租界时期对中俄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研究成果分为以下章节:城市规划、建筑影响(建筑风格和改造上的)、景观规划或园艺艺术。尽管中俄文化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俄罗斯建筑师仍然设法给中国建筑学带来新的元素,并借用了中国建筑的创新成果。 本文的最后一章是结论,综述了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