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主客观拥挤感知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游客规模激增。鉴于我国存在景区(点)高峰期间游客过度聚集,超过景区(点)旅游容量,造成部分核心景点超载、交通干线与节点的拥挤等现象,基于游客个体心理特征和感知的游客时空分流研究,尤其是旅游信息对游客游览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信息发布内容是否能有效的引导游客行为,基于游客个体心理特征和感知制定信息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信息发布,需要对景区各景点的拥挤状态进行判断。但传统上,对景区各景点的拥挤状态的判断主要基于景区客流量的统计,与游客感知不完全相符,缺乏游客主观拥挤感知的内容。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游客主客观拥挤感知。游客拥挤感知覆盖景区游览出行前、出行中、景区游览时三阶段。为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游客希望在旅游的不同阶段获取旅游信息,制定旅游决策,调整出行行为,实现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分布。游客的拥挤感知受到游客个人基本属性、游览出行前、出行中以及景区游览时三个旅游出行阶段不同因素的影响。游客在旅游管理者发布的旅游信息引导之下,做出维持、改变或者取消出行计划的决策,导致客流时空分布变化。同时,旅游管理者会根据客流分布状况、出行者的选择机制以及出行者对旅游信息的遵循状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发布旅游信息,以期达到系统最优目的。以游客个体和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视频录像,获取游客的个人基本属性、游览景点的数量、顺序、景点的停留时间、动机、偏好、景点拥挤度、游客密度等数据,分析不同景区拥挤状态下的游客拥挤感知,将游客的拥挤感知度分为1-5级,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游客拥挤感知的影响。基于排序选择模型,建立游客拥挤感知模型,并进行局部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行前(查询旅线信息方式等)、景区游览阶段(拥挤信息发布内容、景点停留时间等)的旅游信息变量对游客的拥挤感知度具有显著影响;景点停留时间每增加1分钟,游客拥挤感知度为2、3、4的概率分别增加0.3%、1.1%和减少1.3%。选用游客占据空间作为游客客观拥挤感知指标,采用系统聚类和K-means聚类方法确定游客客观拥挤分级;实时与游客主观拥挤分级匹配,考虑游客主客观拥挤分级权重,得出游客的综合拥挤分级。研究结果可为景区拥挤分级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为实现景区游客时空合理分布,旅游质量提高,游客需求满足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光大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的判决具有标志性意义,可能预示着相关部门在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走出新的步伐。2015年9月30日下午,光大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在上海相关法院再次
<正> 羟乙基纤维素(以下简称HEC)在国外是纤维素醚类中工业化生产较早的品种之一。由于它具有增稠、悬浮、分散、乳化、粘合、成膜、保持水分和提供保护胶体作用等优良性能,
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中文词法分析是一个关键的基础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直接关系到中文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精确度,深刻影响机器翻译、智能问答等高级应用处理的效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