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公民和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找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是越来越普遍。然而,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海外难以得到保障。政府越来越重视保护境外的公民和企业,除一些常规的领事保护方式之外,近年来,保护我国侨民的海外撤侨行动也频频发生。我国政府在危难时刻迅速而果断的撤离并保护侨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对外表现出了我国的越来越强大的国力,并在国际社会树立了有大国作风和担当的中国形象。对于撤侨相关法律进行研究,涉及到国际法层面以及国内法层面的渊源的探讨,将使得我国的撤侨行动有法可依,从而为我国撤侨行动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帮助完善我国在撤侨方面的立法,实现更好保护侨民安全的目的。针对我国海外撤侨的法律依据问题,本文主体分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海外撤侨的一些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以及各国撤侨实践等。首先,笔者论述了海外撤侨行为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考众多学者对撤侨概念的界定的基础上,经过比较总结了撤侨的概念。我国历史上发生过数十次撤侨行动,主要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最为人熟知的利比亚撤侨以及也门撤侨,为今后的撤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是撤侨行动产生的现实原因及现状。撤侨行动的出发点在于保护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现状是多次成功完成大规模撤侨任务,收获一致好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此外,笔者对中外撤侨实践以及法律依据进行了比较研究,以美国和英国两国的撤侨机制,另外选取我国政府实施的著名的利比亚撤侨案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另外涉及加拿大?印度?韩国?菲律宾等国在利比亚撤侨中的表现,比较各国撤侨的不同之处;在选取法律依据的问题上,探讨了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撤侨法律依据的不同以及涉及的撤侨理念上的差别等。研究他国的撤侨机制及法律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将为完善我国撤侨机制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借鉴。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笔者归纳和总结了撤侨相关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据。首先是国际公约?条约等国际法依据,涉及《联合国宪章》?《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其次是我国国内法中与撤侨相关的法律渊源,涉及我国《宪法》,以及相关部门法,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安全法》等。除了宪法和部门法以外,一些其他相关法律文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8年,外交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与海外公民的保护密切相关。除此以外,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重视对海外侨胞的保护,因此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时期,关于海外华侨保护相关的文件数量并不少,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海外侨胞的重视与维护,为我国的海外撤侨行动打下了基础。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主要涉及我国海外撤侨法律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例如,不干涉内政原则作为联合国基本原则,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也有“互不干涉内政”。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基于国家主权原则而来的,撤侨行动涉及的是分别拥有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的两个国家的主权,那么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否会与撤侨行动产生冲突?再比如,目前我国开展撤侨行动是在领事保护与协助基础上的,然而,同我国订立领事条约的毕竟还只是少数一些国家,因此,双边条约的局限性在这里就体现为领事条约并未覆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此外,在已经签订的双边领事条约或多边领事条约中,尚缺乏对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协作和领事保护的方式等规定;我国尚未出台开展撤侨行动相关的专门性法律文件,从长远来看,法律法规落后于实践的情况难免会让撤侨遭遇一些困难。通过我国所实施的最近几次撤侨行动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国的撤侨办法通常是应急指挥机制与临时处置办法,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并联合各个部门协同进行等等。针对我国海外撤侨面临的法律问题,笔者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分别总结了四点建议,并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