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政府和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致力于研究信贷技术对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基于G银行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本文考察从德国引进的IPC信贷技术是否有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在控制了企业主个人特征、贷款合同特征、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后,本文通过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IPC信贷技术的应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传统的信贷技术相比,应用IPC信贷技术的小微企业客户获得银行足额授信的概率会提高11.1个百分点。文章进一步检验IPC信贷技术在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同时是否增加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为此,本文对应用不同信贷技术的小微企业贷款的违约率进行考察。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影响贷款违约率的其他因素后,应用IPC信贷技术的小微企业贷款的违约率并没有显著增加。论文的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陈述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二章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评述,第三章详细介绍IPC信贷技术的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第四章实证分析IPC信贷技术对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第五章进一步考察IPC信贷技术对小微企业贷款违约率的影响,最后一章在前面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