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泳显示器件由于其优越的性能从众多显示技术中脱颖而出,备受世界各大电子企业和研究所的关注,并且为其最终产业化生产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 本文从材料设计出发,制备了低密度核壳结构PS/TiO<,2>粒子用于电泳显示,并且得到了高迁移率的电泳粒子。 首先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带正电荷的PS球,通过正负电荷的作用使TiO<,2>附着在PS球表面,合成微米级核壳结构PS/TiO<,2>复合粒子,通过粒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通过研究表明,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泳显示器件由于其优越的性能从众多显示技术中脱颖而出,备受世界各大电子企业和研究所的关注,并且为其最终产业化生产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 本文从材料设计出发,制备了低密度核壳结构PS/TiO<,2>粒子用于电泳显示,并且得到了高迁移率的电泳粒子。 首先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带正电荷的PS球,通过正负电荷的作用使TiO<,2>附着在PS球表面,合成微米级核壳结构PS/TiO<,2>复合粒子,通过粒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通过研究表明,TiO<,2>成功附着到PS球表面,形成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并且复合粒子的密度比纯TiO<,2>小,成功降低了复合粒子的密度,这将有助于获得高核质比的电泳粒子。 通过自组装制备了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包覆微米级PS/TiO<,2>粒子,测试了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包覆后微米级PS/TiO<,2>粒子在非水体系中的Zeta电势和泳动率,证明电泳粒子在绝缘悬浮液中存在电荷,并且具有一定的泳动速度。得到在正庚烷中进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包覆的PS/TiO<,2>复合粒子的Zeta电势44.3mV,迁移率为1.03×10<-5>cm<2>/(V·s)。
其他文献
离心压气机因体积小、单机压比高等众多优点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值模拟对其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STk?ω湍流模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通过开发具有源代码的OpenFOAM软件,分别完成离心压气机全流道模拟的数值计算程序相关设置,对带无叶扩压器的离心压气机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并对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
本文对OpenFOAM边界条件、交界面处理方法和离散格式源代码进行了探究。根据高转速离心压气机特点,采用可压缩亚音
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来看,工业领域消耗的能量占到70%,但我国工业的整体能耗水平较高,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业余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以烟气、热水等形式被排放到大气中,这部分余热资源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是目前中低温余热回收领域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本文中,在概述了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以山东某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运行的DCS数据,设计了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选取了R123作为系统的循环工质。在
燃煤电站脱硫后湿烟气直排导致白色烟羽现象,不仅带走了大量余热资源,还是雾霾现象的可能成因之一,随着对大气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火力发电厂烟气烟羽治理改造已经提上日程。从《上海市燃煤电厂石膏雨和有色烟羽测试技术要求(试行)》开始,部分省市陆续发布了对烟囱烟羽排放的相关要求。
本文通过对燃煤电厂烟羽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比较了烟气加热法、烟气冷凝法、烟气再热复合法等主流的燃煤电厂烟羽治理方案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烟羽治理方案,结合某300MW燃煤机组工况,通过构建系统传热模型,
利用和转换太阳能是解决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熔融盐、共沉淀制备了纳米SnNb<,2>O<,6>,采用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和金属氧化物表面修饰对SnNb<,2>O<,6>的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改善。 本文以NaCl、KCl为熔融介质,SnO、Nb<,2>O<,5>为原材料,在600℃下煅烧2 h,通过熔融盐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片状SnNb<,2>O<,6>。纳米片结晶性完整,边角平整的六边形结构,厚度约80 nm,边长500 nm左右。通过光电化学测试分析,表明
有机/无机层状钙钛矿杂化材料是能够自组装形成层状结构的一种半导体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往往可以使用杂化钙钛矿作为半导体通道,将有机材料和无机半导体的优异性能结合起来,提高光电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无机组分的晶体结构和坚硬框架,及强的共价键或离子键提供了高迁移率、热稳定性,而有机成分提供了通过分子裁剪改变光电性能以及良好的自组装和成膜性能,能够使杂化材料像有机材料那样能低温和低成本地加工。这样将有机、无机的优点结合在一个分子复合物内,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 为了研究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的稳定
层状结构的含镍、钴、锰的新型三元金属嵌锂化合物具有比容量高、结构和热稳定性良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有望替代LiCoO<,2>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4>Co<,0.2>Mn<,0.4>O<,2>的循环性能为主要目的,分别采用熔融浸渍法和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表面有氧化物和LiAlO<,2>包覆的LiNi<,0.4>Co<,0.2>Mn<,0.4>O<,2>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 采用熔融浸渍法,以Al(NO<,3>)<,3>·6H<,2
Giant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application of miniaturiz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d high density energy storage.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tructure and giant dielectric response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0.4
稀土发光材料是至今为止一类重要的光电功能材料,针对广泛使用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材料存在的问题,采用核-壳结构的材料设计思想和制备技术,开展低成本高性能荧光粉材料的制备研究,对提高我国稀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总结稀土发光材料的原理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核-壳结构的材料设计思想,利用Pechini溶胶-凝胶法,以单分散SiO<,2>微球作为核层材料合成了红色SiO<,2>@SrTiO<,3>:Pr,蓝色SiO<,2>@CaWO<,4>,以及绿色SiO<,2>@LaF<,3>:Ce,
为了应对全球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节能”和“绿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攻关目标之一。白光LED照明技术因其具有“节能”、“环保”、“高效”和“长寿命”等特点,被称为继白炽灯、节能灯之后的新一代绿色环保的照明光源,是涉及材料、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的热点。 本文在综述白光LED照明技术发展状况基础上,结合白光LED用黄色YAG:Ce<3+>荧光粉理化性质、光谱特性、制备方法、专利技术保护等的研发现状,提出采用不同工艺途径制备YAG:Ce<3+>荧光粉并进行工艺、结构、性能的对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