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微悬臂梁的振动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突出地显现了显微观测技术作为人类视觉感官功能的延伸与增强的重要性,它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基础上经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为观察非导电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级显微工具。与其它现有的显微工具相比,原子力显微镜因其高分辨、制样简单、操作易行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并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纳米科技的进步,促使人类进入了纳米时代。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简称FGMs)是指构成材料的化学构成、微观结构和原子排列沿某一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呈连续梯度变化,从而使材料性质和功能也呈梯度变化的一种新型非均匀复合材料。材料的组分体积含量在空间位置上呈连续变化,因而使得结构的性质在空间位置上也呈连续变化,从而消除了材料性能的突变,可以较好地避免或降低应力集中现象。在本论文中,将功能梯度材料用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微悬臂梁,分析其振动性能。本文分别采用Euler梁理论和’imoshenko梁理论对均匀和功能梯度原子力显微镜微悬臂梁的弯曲振动进行研究,微悬臂梁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修正偶应力理论。修正偶应力理论是一种非经典连续介质理论,其包括一个附加材料参数来描述尺寸效应。利用哈密顿原理,可导出微悬臂梁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利用解析法和数值法解方程得到振动频率、敏感度和振动模态形状。本文讨论了表面接触刚度、材料尺度参数、探针的位置和梯度指数对AFM悬臂梁振动特性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从以下两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1)讨论基于Euler梁理论模型的AFM微悬臂梁,分别考虑在材料均匀和梯度的条件时,表面接触刚度、材料尺度参数和梯度指数对微悬臂梁振动特性的影响。(2)讨论基于’imoshenko梁理论模型的AFM微悬臂梁,分别考虑在材料均匀和梯度的条件时,表面接触刚度、材料尺度参数、探针位置和梯度指数对微悬臂梁振动特性的影响。在分析计算过程中,本文采用能量法推导出控制方程和对应的边界条件,再通过解析法或数值法(微分求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解析或数值求解。主要结论有:当AFM微悬臂梁的厚度接近材料尺度参数时,尺寸效应明显:梯度指数增大,使得振动频率和敏感度都变小;探针位置在接触刚度很小时对振动特性没有影响,但是在接触刚度变大时振动特性影响变大;AFM微悬臂梁的长厚比对振动频率的影响在接触刚度比较大时更为明显;尺度参数对固定端附近的模态形状影响很小,但对自由端位置的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非均匀介质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随着材料科学以及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研究的前沿已经由均匀介质过渡到非均匀介质当中。界面问题同样广泛地存在于非均匀介质的研究
生物组织、生物凝胶体等生物材料作为特殊的多孔介质,具有导电性、膨胀性和高分子兼容性。这类多孔介质不仅发生力学过程,在很多情况下还同时存在其他复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以创新为主,这也就决定在教师的管理方面也要予以创新,引入柔性管理模式,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对柔性管理做出简单的阐述,在针对如何从创新的角度下开展好柔性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进行探讨,以此加强学校的师资管理,使得教师可以更好的致力于教学活动,促进共同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 柔性管理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发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四个方面探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生 主动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99-01  当代研究提出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主要有身体素质、心理素
建筑结构选型是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工作,结构形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是否安全、适用、经济、美观。随着新结构与新材料的不断运用与实践,结构形式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复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建立一种搭载可展开式天线反射器的挠性航天器的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结构及在轨动态响应特性。该航天器的中心平台通过连接杆与环形桁架式天线反射器连接
【摘要】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高校招生人数也随之扩大,与此对应的,高校对青年教师的需求比例也随之上升,高校青年教师在高校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重,逐渐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发展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情况。因此,为提高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质量,就要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本文首先就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进而指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
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共同努力,模型修正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尽管有一些试验模态分析软件开发了有关的模型修正模块,但由于其薄弱的有限元建模功能,使得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