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灸方式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u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应用不同针灸方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Disc Protrusion,LIDP)患者疼痛及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为针灸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1)通过国内外的文献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中西医的治疗研究概况以及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2)选择62例符合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LIDP患者,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的设计方法,借助随机数字表产生受试者所接受处理的随机安排,将患者分为分期用不同针灸方式的治疗组30例、常规不分期针刺对照组32例,10天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分别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2疗程后的JOA评分、VAS目测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综合评分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综合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未愈1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临床疗效及痊愈率方面经X~2检验显示,两组治疗方法临床痊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腰腿痛功能改善及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JOA、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于JOA、VAS评分的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1.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初步总结出针灸治疗本病的基本处方配穴;2.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治疗与分期采用不同针灸方式治疗均可达到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腰腿部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但在改善疼痛症状及痊愈率方面,分期采用不同针灸方式法均优于常规治疗方案。鉴于目前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因此,分期采用不同针灸方式治疗的运用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剪叉式液压升降台从过去引进技术的合资生产到现在自主品牌的国产化,由于设计计算方法不尽完善,导致产品过于笨重。产品的开发方面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还远不够发展,传统
办公自动化课程作为针对高校学生的自动化办公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实用性是其首要的特点,而以教授理论著称的传统教学模式则很难适应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则为
通过研究电信社交网络的个人交往圈和客户群,结合有向图和无向图,采用邻接链表,挖掘极大团,提出基于Ma pReduce的频繁交往圈算法F-Graph,不仅找到频繁交往圈和客户群中的核心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古老、质朴、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在逐渐萎缩甚至消失。面对文化的延续性与突变性问题,以河北省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田野调查法
观察记录是研究、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过去幼儿观察记录方法存在的指向模糊化、结构不完整、形式单一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观察记录设想。该设想包含五个基
目的:评价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蛋白尿及血清肌酐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8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益肾清利、和
孟河医派是起源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孟河镇(现属常州市新北区)的一大地域性中医学流派。从明末至近代,孟河名医辈出,逐渐形成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
作为脑梗死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肌张力异常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致残率中所占比例较高,尤其难以恢复,因而对其治疗尤显重要。目的:对脑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