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及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当前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则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崇明岛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大面积的围垦等其他人类活动已严重影响了潮滩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本文选择崇明东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对1988年、1997年和2002年的遥感卫片信息进行了提取、分类,并计算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近15年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再以2002年的土地利用数字化图为模拟初期图,选取了13种内在和外在驱动因子和三种情景下的土地需求量,即正常模式下的土地需求量(按照1997年到2002年的土地变化率)、城镇化快速发展模式下的土地需求量(根据崇明三岛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面积要缩小,大量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生态保护背景下的土地需求量(即维持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如芦苇塘等),利用CLUE-S模型模拟崇明东部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时段从2002年到2015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时间序列方面,崇明东部耕地在1988年至1997年期间有一定数量的增加,从1988年的24912公顷增加到1997年的28479公顷,动态度为1.59%,而从1997年到2002年,耕地数量有所下降;从1988年到2002年,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河流水体和养殖池等土地类型的面积一直在持续增加,而与之对应的是芦苇塘和潮滩的大面积减少。在空间分布变化方面,从1988年到2002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明显是在东部和北部,在东部,新围了92和98大堤,大堤内的潮滩自然生态系统已演变为芦苇塘、农田等半人工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遍布研究区域,养殖池主要分布在周边沿江地区,农村居民点呈条带状或线状分布,比较分散,城镇用地较集中,在宏观尺度上甚至可作为点状地物来研究。就具体的城镇来说,堡镇的面积增加较快,而且在崇明东部全部城镇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城镇虽有所增加,但由于诸多原因,发展速度一直较慢。 2、在景观尺度水平上,1997年的斑块数比1988年增加了175块,2002年的斑块数比1997年增加了1056块,增加了近1倍,1988、1997年和2002年的分维数都接近于1,1988年崇明东部的景观多样性系数为1.0458,均匀度指数为0.5375,1997年崇明东部的景观多样性系数为1.1143,均匀度指数为0.5727,2002年分别为1.1139和0.6217,1988年的各景观类型的聚集程度最高,而2002年的各景观类型的聚集程度要比1997年低。从景观破碎度上来分析,1988年的景观破碎度为0.027,1997年的景观破碎度为0.031,2002年的景观破碎度为0.06,2002年的景观破碎度值是1988年的两倍多;在类型尺度水平上,崇明东部的景
其他文献
波前畸变是高能脉冲激光波前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更好的测量瞬态、脉冲激光波前,本论文采用径向剪切干涉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循环式径向剪切干涉系统。具有共光路、不需额
当在实行电力竞价上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竞争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要保持效益利润稳步增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成本管理,控制成本支出,在企业内部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
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将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加入WTO,既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仔细研究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的研究是全球LUCC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进而预
五四运动之后,沈定一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并逐步趋向、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一时期,他发表大量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
对"青马工程"十年来的大量实践探索进行回顾,梳理了"青马工程"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总结了形成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为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青马工程",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
论文题目:农户参与式土地整理规划的探索;作者姓名:于法展;专业:种植业领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所在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论文指导教师:左停教授。 根据新的《土地管理法
“公司+农户”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效地克服了农户家庭经营与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的目的不仅是为受贫困威胁的社会成员提供保护,而且还要保证所有的社会成员对生活有安全感,维护其人格尊严,肯定和保护其基本人权。建立城乡一元化的社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作为工业化过程的伴生事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