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条件对污泥水热碳化产物的影响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加快以及人口不断增长,城镇污水和污泥产量也随之增加。然而,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已不能达到现阶段“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水热碳化技术利用其不受含水率限制、脱水性能强及产物可进行资源化利用等优势,现已成为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为水热碳化反应原料,针对反应条件对水热碳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设置200℃、220℃、240℃和260℃四个反应温度和2h、4h、6h三个反应时间共12组实验进行污泥水热碳化实验,探究水热炭性质随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水热炭产率均不断下降;水热炭中C质量分数逐渐升高,而H、O、N的变化趋势相反;C含量的升高以及O含量的降低,使得高位热值也随之升高;能量密度和能量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随反应温度升高,水热炭中的含氧官能团含量逐渐减少。随着反应时间延长,水热炭的芳香性逐渐增强。水热碳化后污泥基水热炭碎片化程度增加,孔隙率明显大于原始污泥。
  其次,本研究对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下的污泥水热碳化液相产物进行了水质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液相产物中COD、NH4+-N、TN浓度均随着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TP浓度随着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出现大幅降低的趋势。VFAs浓度在低温下均有较大提升,当温度超过220℃时,VFAs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各组实验VFAs浓度变化趋势不同。随着温度升高,pH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各温度条件下pH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最后,对不同水热反应温度下的液相产物进行了生化甲烷潜力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累积甲烷产量而言,200℃时的产量均高于其余温度,随水热反应温度上升,累积甲烷产量呈下降趋势。增加水热反应温度会导致液相产物生化甲烷潜力降低,不利于其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对于日甲烷产量,260℃-6h条件下的最大日甲烷产量出现在第六天,其余温度条件下的日甲烷产量均在前两天达到峰值而。较高的温度下美拉德反应生成了难降解的化合物,降低了厌氧消化初期的反应效率,导致其最大日产气量相对其余几个较低温度条件出现的较晚。
  总体而言,污泥水热碳化反应及其固液相产物均受到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并且反应温度的影响远大于反应时间。实验所得数据是反应温度和时间同时作用的结果,两者共同决定了本实验的反应强度,当反应温度较低时,增长反应时间可能达到反应强度;当反应温度较高时,将大大缩短反应完成的时间。
其他文献
河谷下切、物理化学侵蚀、表层滑坡等自然扰动和工程开挖等人工扰动常常使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出现卸荷破坏现象。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卸荷破坏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轴恒轴压卸围压、加轴压卸围压、等比例卸荷等路径,大多采用完整试样,对于法向卸荷条件下裂隙岩体剪切破坏方面研究较少,并且此方面研究基本上是采用试验的手段对力学特性和破坏形态进行分析,而对于裂纹扩展过程和破坏机理的研究鲜有涉及,另外,通过搜集资料,发现直剪、三轴等应力路径下岩体裂纹扩展过程和破坏机理研究大多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目前PFC颗粒流程序应用较为广泛。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内陆工程地基环境不断恶化,逐渐呈现土体资源少,工程造价贵,建设难度高的特点,迫使我们将工程建设的目光转向海洋。挤密砂桩作为一种常用地基处理技术,以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明显等特点在地基处理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挤密砂桩已经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于近海水下大面积地基加固处理。我国水下施工砂桩技术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已陆续在连云港围堤工程、汕头港珠池港区二期工程、天津港码头工程,洋山深水港码头接岸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等成功运用。
  挤密砂桩在软黏土地基中的施工,将
地球现在处于一个地震活跃期,近年以来,高强度地震频发,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伤害。我国地势位置特殊性,在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存在着很多的自然边坡,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也产生众多的人工边坡。预应力边坡加固技术,加固支护效果优良,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并且可以和别的加固措施协同使用,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前景。目前针对预应力锚固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需要对其深入的进行的研究。
  本文针对预应力锚固岩质边坡这一类特殊的边坡类型,使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
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是一个涉及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在内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因素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并且各因素具有相互制约、关联的模糊关系,使得系统的分析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为了较为全面准确对郑州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社会状态及用水管理这3个子系统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2)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熵权-G1法相融合的风险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克服了单独赋权法带来
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是一种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多提取自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其中 spirotryprostatin 类化合物是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中结构特殊而复杂的一类化合物,其吲哚环与二酮哌嗪环之间是一个五元氮杂环,在其吲哚3位形成了一个手性的螺氧化吲哚季碳原子。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抗肿瘤、抗癌、抑菌、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杀虫活性等),spi
针对国内外较少探讨除草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废水应用O3/UV处理,尤其是杂环取代脲类除草剂生产废水的降解,本文采用O3/UV技术,研究了特丁噻草隆生产废水的水质特性,并对特丁噻草隆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大致实验分析,考察了O3/UV技术降解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过程中的臭氧氧化机理,并对降解过程中不同臭氧投加速率,不同初始COD浓度,以及不同初始pH值等因素对降解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讨论了O3/UV降解前后,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总有机碳,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的变化;同时研究了降
浮球式惯性平台是一种新型无框架稳定平台,其采用浸没在液体中的稳定球体建立测量载体运动的参考坐标系。由于球体被液体包裹且受到静压支承系统的全方位支承,因此浮球平台能够适应载体的大过载、高动态机动和强振动环境,可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和新型战略导弹的理想导航系统。球体在惯性空间保持稳定是浮球平台作为导航系统的基础,本文将针对球体稳定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的浮球平台研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载体运动情况下自由球体的运动特性。球体的配重误差导致球体密度与
地面物体的定位、空间飞行器的导航和跟踪均需要用到天球与地球坐标系的精确变换矩阵,而地球定向参数描述了这种转换关系。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得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较长时间的分析,不能实时获取EOP值,最终导致EOP值的获取在时间上滞后,对于需要实时EOP数据的应用造成了很大影响,使得EOP的预报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EOP的预报受到多种地球物理因素的干扰,预报难度比较大。论文从EOP的理论设计出发,围绕EOP的预报及其对导航卫星轨道计算中的影响开展研究,可为EOP预报和航天器轨道计算提供重要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工
餐厨垃圾(food waste)具有资源和废物的二重性,适当地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可带来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水热炭化技术可以将有机垃圾转化为功能性碳素材料,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针对餐厨垃圾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产量大等特点,以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开展餐厨垃圾水热炭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①研究水热炭化原料的化学组成对水热炭产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炭化的主要产物是水热炭与水热液,气体仅占极小的比重。碳水化合物是促进水热炭形成的重要组分。蛋白质无法单
近年来,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中国水处理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吸附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廉价和出水水质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处理废水污染最有应用前景的处理手段之一。氢氧化锆是两性氧化物,碱性较强,在生产生活的多个行业都有应用,如颜料、玻璃等化工行业,研究中发现其对有机物的吸附有很大潜力,但查阅现有文献,发现对其吸脱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尚未有相关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氢氧化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吸附、脱附性能,探讨了废水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NaOH溶液浸泡对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