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纳米载体介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干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是新兴的治疗策略和研究热点。对干细胞进行体外基因修饰的核心问题即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尽量满足转染效率高,制备程序简便,免疫原性和毒性低,易于配体修饰等要求。病毒载体虽然转染效率较高而得以广泛应用,但构建载体及转染程序复杂,免疫原性大,靶向性差,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纳米级非病毒基因载体阳离子多聚物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的研究为基因治疗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目的:   制备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Polyethylene glycol grafted polyethylenimine,PEG-PEI)并检测其与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生物相容性。检测PEG-PEI体外包裹质粒的性能及其介导质粒转染MSCs的转染效率,从而优化可用于转染实验的N/P值范围及最佳转染效率所需的最适N/P值。   方法:   PEG-PEI的制备由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完成。利用MTT比色法检测PEG-PEI的细胞毒性,利用划痕实验(Wound Healing)和干细胞诱导分化实验检测PEG-PEI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利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PEG-PEI包裹质粒的能力,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Light Scattering,DLS)测定PEG-PEI/DNA复合物粒径,DNaseⅠ酶解实验检测PEG-PEI保护质粒免受酶解的能力。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PEG-PEI/DNA复合物形态及其与MSCs表面的相互作用。设阳离子脂质体和HEK293T细胞作为阳性对照,配制不同N/P的PEG-PEI/DNA进行转染实验,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   结果:   当完全培养基内的PEG-PEI浓度低于14μg/ml(对应于N/P40),且与MSCs共孵育不超过8小时时,MSCs存活率为97.5%,能迁移并占据约80%划痕面积,在诱导条件下成功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PEG-PEI在N/P3时将质粒完全包裹为电中性或略带正电荷的复合物,但N/P10之后才足以保护质粒免受DNaseⅠ的消化,并在大于N/P15时将PEG-PEI/DNA复合物粒径压缩至100-150 nm。   PEG-PEI/DNA复合物吸附于MSCs膜表面后可能通过内吞被摄入细胞。N/P40时PEG-PEI/DNA转染MSCs的效率为15-21%,略高于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效率8-15%。N/P大于40后转染效率降至12%。   结论:   1.PEG-PEI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MSCs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影响。   2.PEG-PEI能将质粒包裹并压缩形成电中性或略带正电荷的纳米颗粒,避免了DNaseⅠ消化,有利于质粒吸附于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吞。   3.PEG-PEI在最适N/P时获得最佳转染效率,转染MSCs的能力优于阳离子脂质体。
其他文献
Disruption prediction using a 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 algorithm has been developed on EAST,due to its inherent advantages in time series data processing.I
Implosion asymmetry is a crucial problem quenching ignition in the field of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A forward-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1D and 2D hydrodyn
Plasma photonic crystals (PPCs) have been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band gap (BG) material fiel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ir unique advantages,such as the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