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转移扩增法筛选出了适用于泡桐的SSR引物,建立了泡桐的SSR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福平对丛枝病毛泡桐、丛枝病白花泡桐和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的形态及植原体含量的影响,并分别对三种泡桐的健康组培苗、患丛枝病组培苗及用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的患丛枝病组培苗进行了SSR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从其它木本植物上的41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73对在泡桐上有扩增产物且扩增产物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在泡桐上成功扩增的引物占所用引物的比率为20.67%。对12个泡桐无性系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引物PMGC684表现出多态性,能够将泡桐9503与其他11个无性系、品种区分开,其它72对引物未表现出多态性。2.利用筛选出的73对SSR引物分别对患丛枝病毛泡桐和健康毛泡桐、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和健康豫杂一号泡桐、患丛枝病白花泡桐和健康白花泡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73对SSR引物对三种健康泡桐和患丛枝病泡桐的扩增结果一致。3.用不同浓度的利福平处理三种患丛枝病泡桐的组培苗,结果表明,随着利福平浓度的增加,三种泡桐组培苗的丛枝症状逐渐消失,朝健康状态转化,但生根时间逐渐推迟,当利福平浓度达到150mg·L-1后,继续加大浓度时,苗木长势逐渐变差,表明利福平在作用于植原体的同时也对寄主泡桐产生了一定的毒害作用。4.用巢式PCR对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的患丛枝病毛泡桐、患丛枝病白花泡桐和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组培苗体内的植原体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利福平浓度的增加泡桐体内的植原体含量逐渐减少,当利福平浓度达到150mg·L-1时,检测不到植原体的存在。5.利用筛选出的73对SSR引物分别对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的患丛枝病毛泡桐、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和患丛枝病白花泡桐泡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各处理在73个位点上的扩增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