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单元微型化Ka波段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与仿真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率选择表面(FSS,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是由周期排列的金属贴片单元或是在完整金属表面上的缝隙单元构成的一种二维周期阵列结构,具有空间滤波特性,在电磁波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理论上频率选择表面应该是无限大的周期平面,但在实际中不可能实现“无限大”,因此要求在有限大平面上排布尽量多的FSS单元,而传统FSS单元尺寸大约为半波长。尺寸过大造成FSS对入射波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变化不稳定,因而在实际设计中迫切需求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小型化。本文从基于电场与磁场耦合方法和单元曲折方法两方面入手,设计出了适用于Ka波段的新型微型化频率选择表面(MEFSS)。本文首先对传统和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研究现状、频率选择表面的应用作了介绍,然后对频率选择表面的传输特性、滤波机理、单元分类、技术指标进行了说明,接着通过传统的Y形、十字形、耶路撒冷十字形、方环等单元图形的尺寸参数、单元排列方式、介质加载、入射波的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FSS级联方式、制造工艺误差对FSS频响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电场与磁场耦合方法和单元向内曲折方法分别设计出适用于Ka波段的新型微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第一种方法是采用间隔的金属贴片作为容性表面,金属栅格作为感性表面,利用容性表面和感性表面之间的耦合机制设计了两种结构的MEFSS。一是扇形环状单元与金属栅格耦合结构,另一个是正六边形环状单元与金属栅格耦合结构,它们的中心频点分别为33.1GHz和33GHz,单元周期尺寸小型化程度仅为0.1λ,TE极化正入射时-3dB带宽覆盖了整个Ka波段,在不同极化方式和大角度入射情况下仍具有稳定的中心频点和较低的传输损耗。这两种新型结构都具有稳定的中心频点、低传输损耗、宽工作频段、对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变化不敏感、单元尺寸小的优良特性。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将常规FSS单元向内曲折、在单元内部空间中增加电长度来增加谐振长度实现FSS小型化。本文利用正六边形环状缝隙单元向内曲折增加固定大小表面积上的电长度设计了一种新型单元结构,其中心频点为32GHz,小型化程度为0.128λ,-3dB工作带宽占据了Ka波段的75.5%,虽然仿真性能不如前两种结构,但它实际加工制作比较方便,也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其他文献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大技术瓶颈在于空中接口,即无线传输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MIMO)天线技术以其有效的抗衰落特性和高的频谱效率受到了人
与传统的通信和传输方式相比,卫星通信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高可用性和高性价比的优势。它可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甚至在地面网络无法覆盖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快速、可靠
多小区系统由于采用频率复用技术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共道干扰(CCI),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干扰受限。CCI会严重削弱OFDM系统所带来的高频谱效率优势。同时,未来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
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移动灵活、保密性强、抗干扰性好、架设与维护容易等优点,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和消费者的兴趣.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作为主流的无线局域网已经在全球范围
人体姿态估计是从图片中获取人体各个部件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等信息。它可以应用于智能监控、高级人机交互以及图片检索标注等方面,因此该研究是近来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热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