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用药用植物作为我国植物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材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本研究选取金银花、射干和吴茱萸三种常用药用植物,利用地理分布信息及其对应的气候、土壤、地形数据,结合最大熵模型和ArcGIS9.3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影响我国这三种药用植物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了我国这三种药用植物的潜在分布及其环境适宜性,并基于IPCC中未来的气候数据,分析了我国这三种药用植物气候适宜性年代际动态,为我国常用药用植物的原生境保护、生物地理学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主导环境因子和药用植物分布地理信息,结合最大熵模型构建的我国药用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药用植物的分布。根据待预测区药用植物的存在概率给出了我国三种药用植物的不适宜、低适宜和高适宜生境区,并分析了各生境适宜区的环境因子特征。(2)在全国范围和年代际尺度上,影响我国三种药用植物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是bio11(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和年日照。气候因子比土壤因子重要,气候因子中温度的重要性大于降水。(3)未来bio12(年降水量)、bio1(年平均气温)、bio11都有增大的趋势,但是,其中bio12地域差异将增大,bio1地域差异将减小。从当前到21世纪50年代bio11和bio4(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的变化幅度大于从21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70年代。(4)模拟研究了我国三种药用植物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对气候变化的年代际响应,给出了我国三种药用植物分布区对年代际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给出了三种药用植物气候适宜区潜在分布区面积、北界和海拔对年代际气候变化响应的动态,指出未来气候变化将可能导致我国这三种药用植物适宜区面枳的增加,对于未来药用植物保护优先次序来说,这三种药用植物可以相对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