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长汀县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地表颗粒化严重、土壤温度高、植被不易恢复。通过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这些红壤强度侵蚀区形成了以马尾松林为主的强度侵蚀初步治理区,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存在着植被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生态环境脆弱等系列生态问题,急需进行马尾松林的改造与生态功能提升。有鉴于此,本文以福建长汀强度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郁闭度条件的马尾松林进行套种阔叶树改造和间伐后套种阔叶树改造试验,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测定不同郁闭度条件下不同改造模式马尾松林的生长、液体径流量、固体径流量、养分流失量,分析不同改造模式对马尾松林生长、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影响,探讨不同改造模式马尾松林水土流失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改造模式的林分的治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长汀强度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的改造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套种阔叶树种改造模式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在郁闭度0.2和0.4条件下套种乐昌含笑马尾松林分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最大;郁闭度0.6条件下套种山杜英模式林分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最大;郁闭度0.8条件下3种改造模式对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说明在强度侵蚀初步治理区郁闭度小于0.6的马尾松林中套种阔叶树种可明显促进马尾松生长。(2)马尾松林间伐后套种不同阔叶树改造模式对林分生长有显著影响。随马尾松林间伐强度的增加,不同改造模式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呈增大趋势。在20%间伐强度条件下套种深山含笑模式的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最大;在40%和60%间伐强度条件下套种马褂木模式的马尾松树高生长量最大;在40%间伐强度条件下套种深山含笑模式马尾松胸径生长量最大,在60%间伐强度条件下套种马褂木模式马尾松胸径生长量最大。(3)马尾松林不同套种阔叶树种改造模式对林地水土流失有显著影响。在郁闭度0.2和0.4条件下,套种乐昌含笑林地的水土流失最小;在郁闭度O.6条件下,套种山杜英林地水土流失最小:在郁闭度0.8条件下,不同改造模式林地的水土流失差异减少;在郁闭度0.2和O.4条件下,套种乐昌含笑林地的养分流失最小;郁闭度0.6条件下,套种山杜英模式减少养分流失效果最好;郁闭度O.8条件下,不同改造措施的水土肥流失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同一种阔叶树改造模式中其林地水土流失随郁闭度的增加逐渐减少。(4)马尾松林间伐后套种阔叶树种改造模式对林地水土流失有明显影响。在相同改造模式中,随着马尾松林间伐强度的增加,其林地水土流失总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20%间伐强度条件下,套种深山含笑模式的固体径流量、液体径流量和养分流失量最小;在40%和60%间伐强度条件下,套种马褂木模式林地水土流失量最小;不间伐套种阔叶树改造模式对林地N、P、K流失的防治效果不明显。(5)马尾松林不同改造模式林地的水土流失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且与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分别在5月、8月和12月表现出3个流失高峰。(6)对马尾松林不同改造模式林分的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套种不同阔叶树种模式中,防止水土流失和促进林木生长效果最好的模式为郁闭度O.4条件下套种乐昌含笑模式;在马尾松林间伐后套种阔叶树种模式中,防止水土流失和促进林木生长效果最好的模式为20%强度间伐后套种深山含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