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T组),对照组(C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实验组(T组)患者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实验组(T组)患者全麻诱导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双侧分别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ml,TAP阻滞完成后15min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min)、手术持续时(min)、术中丙泊酚用量(mg)、术中舒芬太尼用量(μg)、苏醒时间(min)、苏醒即刻躁动评分(SAS)、气管拔管时间(min)、术后2小时(t1)、术后24小时(t2)的静态和动态NRS疼痛评分、术后镇痛24小时内舒芬太尼用量(μg)、术后短期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天)。数据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组)患者苏醒时间、苏醒即刻躁动评分(SAS)、气管拔管时间缩短,苏醒质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组)患者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NRS(动态)疼痛评分、术后24小时内舒芬太尼用量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具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全麻药物(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患者苏醒即刻躁动评分(SAS),缩短气管拔管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降低术后2小时、24小时NRS(动态)疼痛评分,减少术后24小时内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提高患者围术期舒适度,有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的趋势。